熊猫也被蒙上中美对立阴影?
2019/09/24
菅野干雄: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中心以北数公里的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也许是世界上能以最轻松的方式邂逅大熊猫的地方。与史密森尼学会运营的其他博物馆一样,入园免费。这里几乎全年无休,自清晨8点到傍晚开园,游客能以顺道逛公园的感觉前往观察熊猫一家三口。熊猫则是通过吃竹子、爬树和玩球等展现着自己丰富的表情和行为,令大人和小孩都流连忘返。
![]() |
迎来4岁生日的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的熊猫宝宝“贝贝”(8月22日摄,该动物园提供) |
根据中美“协议”即将回国
“可爱的熊猫有可能从华盛顿消失”——最近在当地媒体等,这样的担忧声正在扩大。背景是急剧升级的美国与中国围绕贸易和安全保障的对立。中美冲突正在给长期的“熊猫外交”投下阴影。
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有3只熊猫,分别是2000年从中国来的雌性的美香(21岁)、雄性的添添(22岁)以及在这个动物园出生的雄性的贝贝(4岁)。8月初显示出妊娠迹象的美香目前已停止向公众开放,在笼舍内生活,但3只都很健康。
当地民众的担忧以贝贝8月22日迎来4岁生日这一原本的好消息为契机,通过当地媒体扩散开来。中美之间签有涉及熊猫饲养和繁殖的协议,即使熊猫是在美国出生,如到了属于繁殖年龄的4岁,也要送还属于故乡的中国。根据协议,贝贝将和过去出生的2只熊猫幼崽一样,在今后2、3个月以内回到中国。此外,通过每年向中国方面支付50万美元租借费而来到华盛顿的美香和添添的合同也将于2020年12月7日到期。
虽然可以采取进一步延长合同,或从中国重新租借的方式来替代现在的2只。但是,如果无法延长合同且不能重新租借,华盛顿将一下子失去3只熊猫。位于西海岸的圣地亚哥的动物园就曾出现熊猫因2019年初合同到期被送回中国后再无新的熊猫被送来,结果导致园内没有熊猫的先例。
“华盛顿的熊猫”象征着友好的历史
美国的首都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这样想很自然,但也可能正因为是首都,中美关系的严峻现实更会产生影响。说到2020年12月,那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力争连任的同年11月3日的总统选举之后。中美贸易战和围绕安全保障与高科技的摩擦将出现哪些状况,难以预料。
中美的“熊猫外交”与两国恢复邦交并行,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路程。1972年2月,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问中国,成为二战后近20年的美国对华敌视政策的转折点。中国总理周恩来应尼克松的夫人帕特里夏·瑞安(Patricia Ryan)的希望,表示向美国赠送熊猫。同年4月,被尼克松总统选为熊猫接收方的就是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
自那以来,“华盛顿的熊猫”作为中美友好的象征,在美国民众的意识中扎根。2015年贝贝出生之际的命名仪式邀请了时任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妻子彭丽媛这两位中美第一夫人参加。美香和添添的出租延长也是在2011年初中国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访美之际确定。
难以预料的中美贸易磋商走向
针对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和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等抱有不满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大规模对华关税为开端,通过各种压力要求中国推进结构转型。特朗普与习近平在大阪举行首脑会谈之后重启的中美贸易磋商的走向充满未知数。距离美国总统选举还剩1年零2个月。对于维持对中国的强硬姿态、试图煽动美国国内反华情绪的特朗普的态度,中国方面也感到恼怒。目前或许并非和和气气讨论熊猫问题的氛围。
在美国,熊猫是友好象征,但同时也是显示与中国距离的词汇。“panda-hugger”(中文译为“熊猫粉”)指的是亲华派的政治家和当局者。如今还具有指责那些对中国软弱的人物的批评性含义。如果熊猫从属于首都的华盛顿的动物园消失,或许将意味着延续半个世纪的中美友好关系走向转折点。
“大熊猫称得上是这家动物园的象征,是明星般的存在”,运营动物园的史密森尼学会的宣传负责人Pamela Baker-Masson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采访时表示,“我们和属于合作方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47年里通过对话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卓越成功”。
那么,租借合同到期后将会如何呢?Pamela Baker-Masson 表示“现阶段无法预测能否迎来新的熊猫。但是,坚信不管是什么样的新动物,我们都会利用专业知识,热情表示欢迎”。也就是说,他也并不知道将会怎样。
中美的裂痕不断扩大并加深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双方对立的余波夺走喜爱熊猫的美国儿童和民众的梦并带来失望的话,将是令人伤感的结果。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华盛顿支局长 菅野干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