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站在结构性风险的边缘?
2012/09/24
联邦快递是在中国国内提供快递服务的货运巨头,在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巨额投资。史密斯的言论很有分量,美国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相关股已经迎来了卖盘。中国对欧洲出口正在快速下滑,而联邦快递经营的从中国到美国的航空运输服务似乎也已经开始萎缩。
![]() |
图为三一中国的工程机械 |
工程机械销售低迷是中国通过货币紧缩等举措对经济踩下急刹车的结果,效果自去年下半年起开始显现。挖掘机销售已经连续15个月低于上一年。小松和卡特彼勒等外资建筑机械厂商正在面临销售额同比减半的局面。
但是,在品质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国厂商在销售额上保持微弱增长的情况却比比皆是。中国厂商不仅在进行单纯的打折,还将预付款压低至销售价格的1~2成,频繁以低利率融资进行压迫式销售。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不收预付款。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销售额有所增长,但财务状况却在迅速恶化。以在液压铲车领域在华销售额超过小松的三一重工为例,今年1~6月的财报显示,尽管销售额增长了5%,约达320亿元,但截至6月末,借款金额已经高达约470亿元,较年初增加了50%。
即便如此,该公司仍然是只要找到具备支付能力的买家就大胆进行销售,目前应收账款已经达到了约230亿元,与年初相比翻了一番。此外,库存约为100亿元,相比年初增加了25%。与销售规模相比,财务状况的恶化令人感到有些担忧。该公司的利率负担正在急剧上升,现金流已经为负。
即使是借助压迫式销售,堆积如山的库存仍然未见减少。该公司似乎已经被迫开始压缩产能,7月初,有中国媒体报道称三一重工削减了3成员工。
三一方面解释称这是工资体系改革,而不是裁员,但该公司与员工发生了多次纠纷,不断向媒体爆料。
据称,在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领域,名义上进行职业培训而不参与生产,同时将实际工资降至将近一半,进而逼迫员工辞职的情况似乎正在大量发生。有证据显示,此前的反日游行参与者中包括了众多失业者。
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是在脱离国营企业后创建三一的成功人士。在长期依赖进口的建筑机械领域推动国产产品不断普及等壮举受到高度评价,有传言称梁稳根将在今年秋季的党代会上被任命担任重要职务。
三一重工与同为工程机械大型企业的中联重工均以湖南省省会长沙市作为根据地。或许是缘于这个原因,湖南省最近公布了8900亿元的经济刺激政策。湖南省政府在中联有巨额投资,关系非常密切。
不仅是建筑机械行业,汽车和电子产品行业的库存也处于较高水平。对华依存度较高的日本化学厂商也表示,“中国的乙烯库存水平非常高,目前的订单出现了锐减”。
这是否只是暂时性的库存,目前仍然无法判断。不过已经有观点认为,所有行业的生产设备都出现了过剩。
有分析指出生产设备投资过剩源自中国的体制。最先进工厂的建设将成为地方官员迅速向晋升的“政绩”。因此,地方官员往往通过给予销售和流通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来大力吸引工厂建设项目。
这种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让过剩投资进一步加剧。当然,其背后则是规模空前的投资主导的经济繁荣。
中国政府对经济减速的危机感也在提高,9月初批准了1万亿元的公共投资。企业破产等问题暂时还不会浮出水面,同时还可能缓和经济放缓的速度。
但是,以往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引发高通货膨胀的教训值得警惕。因此中国政府很难推出令经济反转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或许只能推进一边打止疼针一边削减产能这一消除供需缺口的结构性改革。中国或许正站在结构性风险的边缘。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日经中文网特稿 日经新闻编辑委员 土屋直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