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坠毁F35A遇到美军也未解决的问题?

2019/04/26


  日本航空自卫队引进的最尖端隐形战斗机F35A在青森县三泽市海域太平洋上空坠毁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虽然仍在继续搜寻飞机员及机体,但是至今仍未寻获,也未能查明事故原因。不过,F35A此前就曾暴露出严重的问题。

 

  美军战斗机的供氧系统多次出问题

   

  那个问题就是为战斗机飞行员供应氧气的设备出现故障。

  

  F35包括从地面的航空基地起飞的A型、可实现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的B型以及从航母上起飞的C型三种。三种机型均配备“机载制氧系统”(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System,简称OBOGS),该系统从战斗机飞行时吸入的外部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根据飞行高度调节成合适的浓度并供应给飞行员。

         

F35的驾驶席,供氧系统位于座位的下方(Reuters)

     

  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把该系统配备于F16和F18等战斗机及部分教练机上,已经使用了30多年。

  

  然而2008年以来,美国首款第5代隐形战斗机F22配备机载制氧系统后,共发生超过20起因设备异常而引起的飞行员缺氧事件。在2010年11月导致1架F22战斗机坠毁。

  

  飞行员缺氧后,将出现出汗、头痛和眩晕等症状,随后视力和判断力下降,最糟糕的情况将丧失意识。由于坠毁事故,美军一度停飞F22,在采取了更换机载制氧系统的零部件等措施后才重启F22的飞行。

     

  不过,之后包括F35A在内的多种型号战斗机及教练机仍接连发生缺氧事故。美军一直试图弄清原因,但至今仍未能确定原因,被认为通过增加机载制氧系统发生故障时使用的备用氧气来应对。说实在的,这种做法一直是在“自欺欺人”。

      


       

  在此次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坠毁事故中,F35A的飞行员通知地面“将中止训练”不久后便坠毁。似乎是飞行员在意识到出现某些异常后,状况迅速恶化,乃至最终坠毁。假设是机载制氧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缺氧,则很符合这种情况。

  

美军F22战斗机(Reuters)

   

  顺便说一下,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现役主力战斗机F15配备的并非机载制氧系统,而是配备储存有液氧的特殊容器,通过该容器向飞行员供氧。

     

  现代战斗机的宿命

     

  自从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带有动力系统的飞机之后经过了100多年。如今与当时明显不同,现代飞机不分军民,各个部位都嵌入电子产品,其运行需要复杂的软件。同时,这些软件在开发阶段潜藏了开发者也没有注意到的缺陷,需要经过试飞等逐步发现和改进缺陷,这是实际情况。

        

  因此,新型飞机的试飞员、飞机刚刚投入使用时操纵飞机的驾驶员们只能在不知道哪里存在缺陷的状态下飞行。这是名副其实地从事与危险背靠背的任务。

      

  在坠毁事故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35A全部停飞。此次事故和机载制氧系统的相关性目前仍无法断定,但该设备在美国不断发生故障也是事实,因此不管与坠毁事故是否相关,日本都需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不过,如果日本想自主改进,拆掉F35A的机载制氧系统,安装F15的液氧容器等,按照与美国的约定是不被允许的。日本购买外国造战斗机存在如此严重的缺点。

  

  此外还有另一个令人担心的事情。

    


          

美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受损的右舷(2017年6月18日,横须贺市)

       

  2017年6月,发生了美国宙斯盾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在伊豆半岛海域与民用商船相撞、导致17名船上人员死亡的事故。舰长等因过失致死等罪名被送到美国海军的军法会议,但海军最近作出了“撤销起诉”这一罕见的决定。

     

  宙斯盾驱逐舰与战斗机同样大量使用电子产品,围绕相撞事故有观点认为“或许是受到来自外部的黑客入侵或电磁波攻击等影响,军舰的电子产品并未准确运行”。不过,由于属于军事机密,真相仍处于黑暗之中。尽管导致17人死亡,但军方仍撤销起诉这一决定显得不自然,人们开始认为或许是入侵的事实关系被查明,美军判断认为起诉当时船上人员没有道理。

      

  F35A和F22等战斗机在更新软件等之际,也存在遭受外部入侵、被植入系统错误程序的可能性。关于机载制氧系统的故障,美军被认为正在展开有关这种风险的调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