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无现金支付成为经济障碍

2019/01/14


      村山宏:不支持现金付款、不支持信用卡付款。在中国,随着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拒绝用现金和信用卡付款的店铺也开始出现。这令不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农村地区的农民以及游客等短期滞留中国的外国人感到不便。无现金社会的到来带来削减结算成本等各种好处,一方面,能够受益的人和无法受益的人被分割开来。

 

   盒马鲜生不得不设置现金收款机

 

      销售鱼贝类等生鲜的盒马鲜生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将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态。消费者可以在整齐干净、兼做仓库用的实体店内购买生鲜产品,不去实体店的话可以在线上下单,享受送货上门服务。但不管在实体店还是线上下单都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消费者只能通过支付宝付款,盒马鲜生试图通过无人收银来降低成本。

 

上海店铺内显示支持无现金支付的标识(reuters)

 

      据《经济日报》报道,这一先进的尝试不得不有所改变。这是因为这一尝试被批不顾及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盒马鲜生不得不设置了支持现金付款的收款机。在中国,阿里巴巴系的支付宝和腾讯系的微信支付不断渗透,轻松使用智能手机扫二维码付款的机制得到普及。据称在城市地区移动支付的利用率超过98%。

 

      由于移动支付迅速普及,出现了不收现金的店铺。在街头,可以看到有的店铺上张贴着“不收现金”的告示。据说这是因为中国存在假币,小型店铺不愿意收现金。另外,保管现金或将现金存入银行费时费力。不过对于拒收现金的批评声也出现升温。实际上,中国的网民有7.72亿人,占总人口的56%(2017年)。在农村地区,与网络和智能手机无缘的人依然很多。

 

      在老年人中,还有虽然使用智能手机但是不会用支付宝等APP的人。拒收现金被批差别对待不会移动支付的人。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在2018年7月12日发布公告禁止和整治拒收现金行为。据称在5个月的时间里共处理602起拒收现金行为。在此背景下,盒马鲜生也不得不设置了现金收款机。

  


 

   对外国游客构成不便

  

      即便如此,零售店方面不准备找零的零钱等无法使用现金的情况依然存在。笔者在中国出差时也曾遭遇过拒收现金的情况。一次笔者在杭州的餐厅吃饭,吃完饭拿出现金付款时,被告知“本店不收现金”,最后不得不使用信用卡支付。还有一次在上海的餐厅吃饭,这次作者拿出信用卡付款,却被告知不支持信用卡付款。由于移动支付的渗透,信用卡的普及反而迟缓。

  

中国的小摊位前也显示支持无现金支付(资料图)

 

       不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使用移动支付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如果想开通移动支付,基本上必须在中国国内开通银行账户(也有例外情况)。此外必须有能够在中国国内利用手机短信服务(SMS)的电话号码。如果想提高支付限额(最初为1000元),则需要输入护照等多种身份证件的信息。

  

       上述问题不仅只存在于中国。最近,日本和韩国出现的停电和通信故障也暴露出无现金结算的弊端。但是, 更主要的问题是“利用圈外”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些人无法享受移动支付所带来的优惠和服务。此外还需要让外国人能够直接在他国利用本国的移动支付机制。如果不这样的话,各国和各地将出现 “加拉帕戈斯化(Galapagosization,即在孤立的环境下,独自进行“最适化”,最终对外丧失竞争力)”的移动支付经济圈,成为经济交易的障碍。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