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转嫁成企业应对贸易战“速效药”

2018/09/30


      在中美贸易战日趋激化的背景下,将关税上调的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的企业接连出现。原因是供应链的重建需要耗费时间和成本,成本转嫁是立竿见影的对策。但如果这一趋势出现扩大,将导致物价上涨压力增强,引发政府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并最终成为拖累中美经济的风险因素。

   

      江苏省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昆山惠众机电生产涡轮等零部件,出口额占销售额的2成。关于被加征25%关税的对美出口品类,该公司决定由自己公司承担15%的负担,另外10%的负担转嫁给美国企业。据称,由于预计将对业绩构成打击,该公司在从政府获得补贴。

     

德国宝马在北京的销售店(reuters)

  

      “客户接受了成本上涨”,大型电子零部件厂商TDK的常务执行董事山西哲司表示该公司上调了部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子零部件的价格。由于汽车和工业设备使用的电容器和变压器等部件成为追加关税的对象,该公司说服客户企业接受了成本转嫁。

 

      特斯拉在中国涨价2成

     

      日本国内的某树脂加工厂商也就部分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与客户企业谈判,并就将7月加征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部分转嫁到价格中与客户达成协议。富士电机考虑对在中国生产的电磁开闭器和断路器采取包括涨价在内的应对措施。

  

      虽然重新构建供应链也是应对措施之一,不过存在费时费钱的问题。在品质管理严格的汽车相关领域尤其耗时耗力。日立旗下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日立汽车系统(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在提交给美国贸易办公室(USTR)的意见书上指出,“重新构建供应链需要几年时间”。

  

      一方面,成本转嫁只要与客户谈拢,就能够立刻产生效果。越是具备特殊功能等,难以被替代的产品,就越容易推进价格谈判。

   


  

      中国方面也出现了成本转嫁的动向。自美国进口汽车的涨价动向尤为明显。由于成为中国对美反制关税的对象,美国特斯拉的轿车“ModelS”和SUV“Model X”在中国市场的售价分别提高了2成左右。德国宝马和戴姆勒也将在美国生产的SUV的价格提高了数个百分点。德国宝马9月25日还以贸易战等理由下调了2018财年的业绩预期。

  

      或导致中美经济放缓

     

      9月24日,美国对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对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反制关税。美国发起的新一轮追加关税包括众多消费产品。今后,如果实施成本转嫁的企业进一步增加,中美两国的物价上涨压力或将增强。

       

  

      中美的通胀率呈上升趋势。6月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9%,创6年零4个月来的最高纪录,之后也保持在接近3%的高位。中国的CPI自5月之后迅速上涨。虽然当前工资和资源价格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不过如果贸易战走向长期化,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可能产生影响。

       

      如果通胀率持续上升,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将有必要实施货币紧缩。这将成为导致中美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不仅如此,如果美国的利率进一步上涨,还将产生加速资金从新兴市场流出的副作用。英国调查公司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全球宏观研究部门负责人Gabriel Steme表示“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很可能妨碍全球经济的稳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