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挑战千万辆大关
2012/08/07
![]() |
业绩“超出真正实力”
4~6月的财报显示,丰田业绩高于市场相关人士的预期。丰田在去年同期曾亏损1080亿日元,而今年的合并营业损益则已经转为盈利3531亿日元。合并销量为226.9万辆,创下4~6月历史最高水平。
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和“Aqua”的销售实现增长,而日本国内销量则已经增至去年同期的约2倍。当然,日本的环保车补贴的推动作用很大。在日元升值走势仍在持续、欧洲债务危机风险仍在持续发酵的背景下,虽然优良业绩足已让丰田引以为傲,但在8月3日的财报发布会上,该公司董事伊地知隆彦仍谨慎地表示,“(4~6月业绩)超出真正实力”。
与财报同时发布的是2012年的生产计划。丰田全球产量为887万辆,与去年年底公布的数字相比,日本国内和海外产量分别增加了11万辆。如果将集团内大发工业和日野汽车包含在内,总产量将跃升至1005万辆大关。
伊地知隆彦董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丰田“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产能达到1000万辆”,在此基础上对丰田战略进行了说明。
在2000年代后半期,丰田曾经有一段时期实现了超过2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伊地知在回顾历史时表示,“那几乎都是日元贬值带来的效果。如果剔除汇率优势,固定费用就将随之上升,利益结构也会有所恶化”。在雷曼危机后,丰田出现了巨额亏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反省后,开始转变为不增加固定费用也可扩大业务范围的运营模式”。
2007财年丰田实施了约达1.5万亿日元的历史最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但本财年则控制在8200亿日元。不单单是缩减投资额,“还将降低投资的基本单位,争取以较少资金实现更大效果”。
例如以往在海外建立新工厂之际,丰田一般要确保每年数十万辆的产能。与此相对,新建的巴西和泰国工厂的产能最初为年产7万辆。丰田的计划是以小规模启动生产,然后根据需求逐步扩大生产能力。
在以往,丰田都是优先做大工厂规模,随时准备增加产能,但如果开工率得不到提高,固定费用负担就将膨胀。如果采取逐步增加产能的方式,就可以迅速应对急剧变化的需求。今后,丰田的目标是建立毫无赘肉的灵活高效生产体制。
时隔2年重获全球第1
丰田上半年的全球销量时隔2年重新夺回全球第1的宝座。不过丰田社长丰田章男社长认为世界汽车业“今后是排名前5~6家企业相互竞争的时代”,显示出不拘泥能否经常排名第一的态度。
![]() |
图为丰田汽车在日本九州的生产线 |
“5~6家企业相互竞争”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如果守不住前5~6位便无法存活。就在丰田公布上调生产计划的3日,实际上丰田对主要配件供应商公示了与对外公布数据不同的产量。丰田对供应商公示的全球产量为897万辆(不包括大发、日野),比对外公布的数据多出了10万辆。
此外,还只向客户公布了2013年909万辆的生产计划。虽然与丰田不提倡产量至上的想法看似矛盾,丰田一直存在内部的生产、采购以及销售团队力争实际产量超过对外公布数据的姿态。
日本国内的新车市场受环保车补贴制度结束影响,销量下滑在所难免。因此要想保持增长必须发起进攻、开拓新兴经济体。丰田2012财年(截至13年3月)的设备投资额约为峰值时期的一半。不过面向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比率却由07财年(截至08年3月)的1成提高至3成,丰田坚持有选择地进行投资。
7月底,丰田章男飞往蒙古。虽然丰田还未在蒙古涉足汽车生产,但从其他国家出口到蒙古的“普锐斯”和“陆地巡洋舰”等丰田汽车却随处可见。丰田章男认为,除中国和印度等金砖国家之外,未开拓的新兴经济体还有很多。
丰田章男称“汽车仍然是全球性的增长产业”。今后,丰田将竭尽全力不断摸索在增长市场上保持强大影响力的方法。
(西岡 贵司)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