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霸屏”让世界烦恼

2018/05/21


  菅野干雄:我对每天早上的“特朗普霸屏”感到吃惊。不管是批评特朗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还是亲特朗普的福克斯电视台(FOX),新闻头条总是被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发言”占据。这让第一次到华盛顿工作的我非常不适应。

 

  美国政治报纸《Politico》刊登了以“特朗普错乱症候群”为题的讽刺漫画。通信卫星、电视塔、大街上的行人和狗一同叫嚷着“特朗普、特朗普、特朗普”。

 

  美国人渐渐习惯了“Trump as usual(有特朗普的日常)”。对于特朗普每天制造的骚动,人们的抵触感越来越弱,是不是甚至认为还值得肯定?尽管这只是假设,但如果成真对世界来说将是一件头疼的事。

 

  

  从3月开始,一度安分的特朗普再次以“美国第一”的名义做出了过激言行。例如以威胁安全保障为由限制钢铁和铝产品进口,以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启动制裁关税,批评跨越墨西哥边境进入美国的移民。特朗普每天放出“推特大炮”,白宫内的反对派官员也接二连三地离开。

 

  与特朗普意见不合的国务卿蒂勒森、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主任科恩相继离开,特朗普政府变得越来越“纯净”。在3月底的复活节假期,特朗普与对移民立场尖锐的亲信和友人在佛罗里达州的别墅度过。到4月,特朗普就发布了十几条反移民的推特,似乎是受到了这些人的影响。

 

  首先通过语言攻击对手,然后通过谈判获得有利条件。这让人想起了2003年美军先发制人攻击伊拉克之际采取的“打击与震慑(Shock and Awe)”作战。讽刺的是,对特朗普发言做出反应的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虽然特朗普将批评自己的报道斥为“假新闻”,但实际上却将这些媒体用作广泛传播自己推特的工具。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顾问马修·古德曼分析称,“不管是支持还是批评,特朗普希望一直处于新闻的中心”。

 

  “贸易逆差就意味着输了”,特朗普通过21世纪的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普及着这种守旧的观点。作为以房地产发家的实业家,特朗普与生俱来的机敏使其蛮不讲理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特朗普很幸运。从上任总统奥巴马时代开始的美国经济扩张局面持续了近9年,即将刷新战后最长的10年(120个月)纪录。特朗普实现了所得税和法人税的巨额减税政策,该政策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效果。

 

  一度创下历届总统最低的支持率也在最近有所上升。美国盖洛普4月8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比一周前提高了2个百分点,升至41%,创下10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虽然美国与中国扩大制裁关税规模和品类的“贸易战”令人担忧,但普通人的抗拒反应并不是很强烈。

 

  当然特朗普阵营也有脆弱的一面。“通俄门”调查、与色情女星的绯闻等等。11月将迎来中期选举,执政的共和党担心可能在众议院失去过半席位。强硬的姿态也是不安的一种反映。不过“习惯了特朗普”的美国人似乎开始慢慢对特朗普提出的“美国第一”主义产生共鸣。

 


 

  如果一直以来支配世界秩序的美国放弃世界警察的职责,将令世界十分头疼。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

 

  运用威胁与制裁的“打击与震慑”手法已经初见效果。美国和韩国在3月末就修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达成共识,对于提出钢铁进口限制的美国,韩国成了在双边谈判中做出妥协的先例。

 

  在与美国出现贸易摩擦的中国,表示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此,特朗普在推特发文表示赞赏。特朗普似乎认为“只要威胁对方,对方就会有所让步”。

 

  如果特朗普的做法取得成效,就会有人试图仿效。在欧洲,2017年的捷克和此前的匈牙利,相比欧盟的团结更倾向于本国主义的领导人在选举中获得胜利。如果本国优先不再是异类,民主主义体制的西方各国通过多边合作建立起来的秩序将会被动摇,就像“金属疲劳”一样,全球经济的支柱有可能被削弱。

 

  如果美国习惯了特朗普,能否会从根本上被改变?我询问了当地人的看法,发现赞否参半。有人认为“这种担忧是合理的”,也有人说“不会,公众舆论将摇摆不定”。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剧烈变化的当下正处在决定未来方向的重要节点。

 

  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了会谈。二人看似关系亲密,但实则立场不同。日本将如何面对因贸易逆差而态度强硬的同盟国美国?全世界都在关注。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23日~25日访问美国,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将到访美国。与德法坚持多边框架,委婉地遏制特朗普的横行霸道,这才是日本应该采取的明智战略。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菅野干雄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