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实力在泡沫中成长

2012/07/16


浙江省宁波港
       日经新闻上海支局 菅原透:中国的港口建设投资正在加速。庞大的集装箱起重机整齐排列的港口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弥漫着泡沫迹象。地理上非常接近的日本港口将如何抗衡中国港口呢?

    浙江省宁波港是古代日本遣唐使曾经到访过的港口。该港口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部,货物从这里被运送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为逾1400万TEU(1TEU等于20英尺集装箱的货物量),是全球第6位的规模。

    该港口的运营公司、宁波港股份董事会秘书蒋伟信心十足表示:虽然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但目前仍然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速度。实际上,今年1~6月宁波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780万TEU,创下了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1%。

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
     中国的贸易总额在1~6月仅增长8%,由于受对欧贸易低迷的影响,贸易额增长有所放缓。在如此背景下宁波港仍然能保持2位数增长的秘诀在哪里?蒋伟透露称,这是因为宁波港已经成为国际转运港。

     据蒋伟介绍,宁波港现在拥有236条国内外航线,欧洲航线每日6班,美国航线每日5班,中东航线每日4班。即使中国整体贸易处于低潮期还能有如此数量的船只往来,是因为大连、青岛以及广州等中国各地港口运送的货物都先要需集中到宁波,从这里利用大型船舶运往世界各地。

     宁波作为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深水港而闻名。利用这一地利优势,宁波港吸引了全世界的海运公司。去年的货物吞吐量为2005年的约3倍。已经有外资打算投资于迅猛增长的宁波港。

     6月,世界海运巨头马士基集团(A.P.Moller-Maersk)决定参与宁波港目前正在计划的新集装箱码头建设计划。该公司将投资6亿7300万美元,有望获得25%的股权,计划以此为开端,加强集装箱运输。

    不仅是投资宁波港。最近马来西亚企业和新加坡企业等也相继决定投资福建和山东的港口。有分析认为每年有800亿元规模的资金投向中国的港口。在内外资的共同作用下,以沿海地区为中心,中国港口建设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

     当然,如果持续以如此迅猛的速度推进港口建设,将会导致供应过剩。据中国媒体报道,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19位的大连港的利用率为78%,第11位的天津港为55%,第18位的厦门港为40%,均难以令人满意。在本来利用率就难以提升的背景下,仍然不断推进港口建设的情形只能说是泡沫。

     不过,正是因为港口过剩倾向严重,拼命吸引全球货物的动力才更能发挥作用。上海港已于2010年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运营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诸葛宇杰指出港口发展除了地利之外,还必须加强服务能力。


上海洋山港通过24小时运转吸引全球海运公司
     洋山港位于上海市和宁波市之间的海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管理的集装箱起重机能够24小时连续运转,随时均可进行货物装卸。诸葛总裁称客户利用我们的港口,绝对不会有损失,表现出对成本竞争力的自信。

     吸引力不断提升的中国港口的影响力还对日本产生影响。例如兵库县的神户港。“目前贸易量的4成来自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船舶”,运营神户港的神户港埠头株式会社相关人士透露称。其中一部分要在香港和上海转装至其他大型船舶上,然后再运往欧洲和非洲等第三国。

      神户港在1980年曾是集装箱吞吐量排名高居全球第4位的港口。但如今却处于40名开外。日本港口的亚洲枢纽港地位也已经完全被中国港口所取代。

      日本政府于2010年将阪神港(大阪港、神户港)和京滨港(东京港、川崎港、横滨港)指定为“国际集装箱战略港口”。为了让大型船只进港,对码头配套设施等进行了整备,力求恢复“亚洲枢纽港”的地位。

      不过,仅靠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顺利恢复日本港口昔日的辉煌。日本港口竞争力的源泉应该是快速卸载货物等高效货物卸载经验。与日益强大的中国港口联合起来应该也是一条生存之道。

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名次
港口
国家
处理能力(万TEU
增幅(%)
1
上海
中国
3173.8
9.3
2
新加坡
新加坡
2993.7
5.3
3
香港
中国
2422.4
3.4
4
深圳
中国
2249.9
0.0
5
釜山
韩国
1617.5
14.0
6
宁波
中国
1463.9
11.3
7
广州
中国
1430.8
14.3
8
青岛
中国
1302.0
8.4
9
迪拜
阿联酋
1200.0
3.4
10
鹿特丹
荷兰
1190.0
7.2
出处: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