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航改变世界航空业势力格局
2012/07/05
“我们将进入新的10年,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步”,6月13日马来西亚亚洲航空(Airasia)集团首席执行官(CEO)托尼•费尔南德斯如此强调,并宣布将公司办公基地迁移到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
![]() |
图为廉价航空公司亚洲航空的飞机。图/kyodo |
亚洲航空之所以迁往东盟(ASEAN)秘书处总部所在的雅加达,意在抢占东南亚整个市场。明年春季亚洲航空印度尼西亚公司将上市。此外,其中长距离航空部门即将开通东京、大阪航线的Airasia X也有上市计划。8月该公司还将通过与全日空合资的方式进军日本国内航线。
随着亚洲航空的扩张,受打击最大的首先是国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6月12日,马航决定发行以该国公务员养老金为购买方的、总额为25亿林吉特的公司债。由于市场份额急剧下滑,马航已经出现亏损,资金周转情况恶化,已经不得不接受实质性的政府援助。
新加坡航空则不断加强服务和航线,一时间号称“亚洲最强”,其总市值将超越发达国家航空巨头。6月5日,其旗下廉价航空子公司“Scoot(意为轻快)”的第1个航班满载乘客,从新加坡飞向了悉尼。近期还将开通泰国、中国大陆以及日本航线。新航对亚洲航空的进攻已经做好迎战准备,称“我们不会重蹈马来西亚航空的覆辙”。
有分析认为,廉价航空公司以亚洲为中心,今后仍有巨大增长空间。根据美国飞机巨头波音的预测,在今后20年,全球飞机需求将每年平均增长3.6%,但廉价航空公司的增长率将达到5.7%。
在最先兴起廉价航空公司的欧美也呈现出新的局面。廉价航空公司的鼻祖美国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倡导“员工第一、客户第二”,与人工费相比,更优先彻底削减其它经费,从而实现了增长。但该公司虽然依靠劳资一体不断战胜危机,但也开始遭遇寒流。
衡量每个座位移动1英里(约合1.6公里)所需成本的价格已经从1995年的5.97美分上涨至7.77美分(不含燃料费)。人工费等费用正在逐步上涨。其它航空巨头纷纷开始进行降价促销,因此实现差异化越来越困难。
西南航空进行了巨额投资,购买了208架波音新一代飞机,希望随着低燃耗飞机大量投入应用,将与其他公司形成差异。该公司CEO凯利(Gary Kelly)表示,“(通过巨额投资)将可以在未来数年内保持领先地位”。
在欧洲,中小国家原来的国营航空公司相继破产。法国航空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与西班牙Iberia航空公司等航空巨头均已经开始实施业务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尔兰瑞安航空(Ryanair)和英国EasyJet航空公司等廉价航空公司均感受到了压力。
不过,由于经济衰退等原因,廉价航空公司也在面临优胜劣汰。2002年成立的英国Bmibaby航空公司在诞生第10年,就站在了可能惨遭清算的紧要关头。德国柏林航空公司(Air Berlin)由于持续亏损,将加快裁撤亏损航线和减少航班。
在需求不断增长的亚洲,廉价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也开始出现混乱现象。
在运送旅客数量方面,廉价航空公司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已经跃居首位。菲律宾当局认为宿雾太平洋航空(Cebu Pacific Air)接受的预定经常超过飞机定员,在机场拒绝旅客搭乘的情况屡次发生,目前正在讨论相关解决举措。印度尼西亚狮子航空(Lion Air)的飞行员由于携带毒品嫌疑相继遭到逮捕。仅仅依靠价格低廉已经难以获得旅客信任。
廉价、安全、服务——今后各公司将以哪个为卖点争取旅客?航空公司的跨国创新能力如今正面临挑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