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航上市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2012/06/22


    稻盛和夫主导经营改革的日本航空公司(JAL)于6月20日向东京证券交易所提交了股票重新上市申请。日航2010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历经约2年半之后,经营重建的最终步骤已经进入倒计时。对于现在JAL的名誉会长稻盛和夫而言,这将是继京瓷、原DDI之后又一大型公司上市案例。回顾日航重新上市的过程,可以看出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左为稻盛和夫
     “没有上市公司经营经验的人才会说这种话。要考虑JAL本身的信用问题”,5月上旬,稻盛和夫面对济济一堂的“企业再生支援机构”高管说出了这番话。在公司以外的人面前总是和颜悦色的稻盛和夫一反常态,脸上露出严厉的表情。

      当时,“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千方百计想提高日航上市规模,面对这样的行为,稻盛和夫克制不住了。

     作为向JAL出资3500亿日元的“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当然希望日航上市时有更高的市值。甚至JAL重新上市的规模定在“8000亿日元”、“1万亿日元”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在日航重新上市之际,稻盛和夫最担心的是上市后出现暴跌。因为即使以超过日航实力的高股价将日航推向股市,市场也将很快洞悉一切。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必须确定适当的上市规模。日航方面认为这一适当规模为6000亿日元左右。

     如果上市后股价出现暴跌将会怎样?不言而喻的是,市场对日航经营的担忧情绪将再度升温。在上市之际备受股票市场期待的美国Facebook声誉因上市后的股价暴跌很快蒙上了阴影,这就是前车之鉴。

     尤其是日航,在并不遥远的2年半之前陷入破产危机,股票等同废纸的日子尚未远去,如果在股价方面再次背叛,市场一定会愤怒,对日航重建的期待将一下子转变为失望。

     稻盛和夫在1990年就在日经产业新闻的投稿中写道:“随着企业实现增长,股价将自然会逐步上涨。而股票发行价过高,随后却长期不见起色的公司不在少数。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态”。

     作为创业者,稻盛和夫曾亲身经历企业上市,深刻了解市场铁的规则,正因为如此,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内部要求扩大上市规模的行为无疑非常危险。

     在日航重新上市的规模上毫不让步的原因不仅限于这些。


     “公司内部的骄傲情绪也必须十分注意”,随着业绩出现快速复苏,资金使用将变得大手大脚,很可能重返以往一边倒扩大规模的时代,这些都是不能允许的。如果日航重新上市时的股价高于真实业绩,就会助长公司内部的自满情绪。为回应市场要求维持高股价的呼声,日航就可能勉为其难地扩大规模,最终造成陷入恶性循环的风险。

     在截至2016财年的日航中期经营计划中,到2013财年之前都提出了明确的销售目标。这被认为是稻盛和夫为防止不切实际地扩大规模而埋下的伏笔。

    “上市既不是奖赏也不是终点。需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思考如何运营企业”,稻盛针对企业上市曾经这样表达过。

      京瓷于1971年上市之际,稻盛和夫没有出售自己持有的原始股,而是全部以新股发行方式上市。与通过股票上市获得巨额财富相比,稻盛和夫选择了充实企业自有资本。在1993年DDI上市之际,稻盛和夫提出了为打破NTT在电话业务上的垄断而筹集资金。这些都是稻盛的经营哲学。

     再来看此次日航,重新上市时并不发行新股,仅仅是“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出售所持股份,日航无法获得一分钱的进账,仅仅是日航将受援资金返还给提供援助的日本政府。日航在通过东证审查后,预计最快将于9月19日重新上市。

     尽管如此,日航重新上市归根到底只是其走向独立的起点。不知将来日航员工将如何看待和实践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稻井创一)

     相关报道:
     稻盛和夫:以感恩之心回馈中国
     稲盛和夫“盛和塾”在中国走热
     日航计划9月将重新上市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