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劲GDP增长可信吗?
2017/04/2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沈建光:2017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开门红”,实际GDP超预期增长6.9%,为两年来增速首次回升,名义GDP更是录得同比增长11.8%的五年新高。然而,面对如此亮眼的数据,笔者与海外投资者、媒体交流时却频繁被问及“中国数据为何超出预期?是否有被高估的可能?”
与投资者对经济可能高估的担忧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诸多数据指标积极向好,显示2017年一季度GDP并非高估,反而有可能会低估,当前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不是经济下滑,而是担忧经济过热和泡沫积聚。当然,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数据质量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笔者看来,过去两年中国GDP数据确实存在扭曲,给判断中国经济真实情况增添困扰,未来提高中国统计数据质量任重而道远。
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齐发力,其中,消费从1-2月季节性下滑中走出,3月反弹至同比10.9%增长的高位;出口扭负为正,一季度实现同比14.8%的增长;投资的三个主要分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均呈现反弹,民间投资更是一改去年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工业增加值数据与发电量数据双双反弹,这与去年二者增速曾一度出现背离的态势形成对比,而二者走势不一致也曾是笔者质疑去年经济数据质量的原因。如今二者走高,或许说明,如今微观层面上观察到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好情况是真实的。此外,这与通过卫星图像检测到的企业活动景气指数也趋势十分吻合。例如,3月中国卫星制造业指数从2月份的51.1上升到51.8,已是五年来最高水平。
图一:PMI,SMI显示工业生产活动向好 |
![]() |
除此之外,笔者在3月初的文章《从十个领先指标看当下中国经济总体态势》中观察到更多指标显示当下中国经济处于向好态势:
例如,铁路货运量持续增加,2月录得同比增加19.4%,记录历史最快同比增速;重型卡车市场表现良好,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1、2月重型载货车销售增速分别为125%和152%,2月数据达到近7年来的新高;挖掘机行业供销两旺,即使在销售淡季的春节期间,2月销量同比大增298%,创历史最高;工业生产品价格继续攀升,3月PPI同比上升7.6%,继2月同比上升7.8%之后,保持08年9月以来的高增长;房地产新开工年底反弹,1-3月住宅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8.1%,去年国庆节以来的调控政策显效仍需时间。
图二:铁路货运量2月录得历史最快同比增速 |
![]() |
图三:挖掘机2月销量同比大增298%,创历史最高 |
![]() |
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4月底所出的报告《中国GDP成长率可能被低估》与笔者上文中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他们认为李克强指数比GDP更贴近现实经济状况,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或被同时低估。美国经济研究局在这篇论文中,应用夜间照明数据作为代理变量,进而测定GDP构成权数的最优值,进而对中国实际增长率进行评估。
图四:李克强数据显示2015年经济低迷,2016年V型反弹 |
![]() |
2015-2016中国GDP数据存在扭曲
虽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并未低估,但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海外投资普遍表达出对中国GDP真实性的担忧并非难以理解。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国GDP数据确实存在着扭曲。
例如,2015年中国GDP分别为7%、7%、6.9%、6.8%,季度变化并不显著,但笔者认为,实际经济状况要差于GDP数据所示,诸多高频数据可以作为佐证。例如,2015年李克强指数曾探底历史最低;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触底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规模以上工业部门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同比下降4.5%;全国总发电量出现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滑,同比下降0.2%;粗钢产量亦出现1981年以来首次年度下滑,同比减少2.3%等等。
进入2016年,伴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措施的加码,中国经济又出现明显的反弹,但中国GDP数据却缓慢回落至6.7%,低估了经济向好态势。笔者在去年9月《中国宏观数据打架之谜》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数据背离现象突出,制造业PMI大幅反弹创2年新高,工业生产数据虽然低迷但同期工业利润却出现明显增加,发电量十分强劲。
特别是辽宁统计数据造假加剧了2016年数据的扭曲程度。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辽宁省是2016年全国唯一的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省份,同比降幅高达63.5%。但若按辽宁省GDP构成,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高达60%以上的情况下,若消费和净出口保持不变,GDP应该同比下降应为30%左右,而实际辽宁省GDP仅为-2.5%。固定资产投资异常暴跌是辽宁省在2015年政府领导班子更换后,加强数据挤水分工作,但未对历史数据修正所致。
图五:剔除辽宁省异常值后群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并未下滑 |
![]() |
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8.1%,比2015年10%的增速回落了1.9个百分点,增速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如果剔除辽宁省异常值之后,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上调至10.5%,反而比2015年上升。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任重而道远
梳理了2015年和2016年数据扭曲的经验后,笔者认为,在分析中国经济数据时,为避免误判,有必要结合多项数据综合做出解读。尤其是需要结合更贴近实体经济的行业数据,或难以被人为操纵的大数据来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对经济态势有更清晰地认识。
统计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的基础,频频引发质疑的数据真实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正如笔者上述文章中一直强调的,统计数据缺失(如调查失业率、产能利用率等指标的缺失,季节性调整缺失,透明度不足,受地方政绩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谎报等问题,不仅为学术界与投资者研究平添困扰,也极大影响决策层政策的有效性。
改进提高数据质量任重道远,未来中国提高数据质量,缓释外界质疑,需要从体制上破除惟GDP论、从专业上多借鉴国际经验、从心态上直面质疑,并鼓励民间群体和学术界对统计数据深入研究互补所长作出改进。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 |
沈建光 |
沈建光 简历:
经济学博士,现任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 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亚洲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此前为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负责亚太经济预测和分析,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是经合组织02年专著“中国和世界经济-入世的挑战及应对”作者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