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眼中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2012/05/22
![]() |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右一)和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右二)的会谈中,软银社长室室长(左)嶋聪列席 |
在这个会谈中,还有一个神秘人物参加。这就是软银公司社长办公室室长嶋聪。实际上,鸠山的发言也是基于孙正义的构想展开的。据相关人士表示,习近平对该构想给予了一定肯定。为此,嶋聪4月末再次访问中国,就构想的实现与中国政府相关官员进行了多次磋商。
孙正义的构想是在中国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建设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施设,将发出的电力输送到中国、韩国,进而送抵日本。孙正义认为这个计划是“脱离核电”的有效具体措施。
根据这一宏大构想,在戈壁沙漠利用自然能源1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2000台核电机组。使用高压直流送电电缆从戈壁沙漠依次送往中国、韩国、日本。将来输电网如扩展到泰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国,总输送距离将达到3万6000公里。
孙正义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在煤炭和钢铁领域的合作已经展开。日中韩3国今后也应该通过相互间的电力调度推进一体化”。对于孙正义的这一宏大构想,日本各电力公司自不必说,日本政府内部也有很多冷言冷语,嘲讽称“这是孙正义的宏大‘妄想’”、“一定有什么特殊利益在里面”。
但中国领导层似乎认为这是富有魅力的构想。中国领导层正在倾尽全力克服有可能制约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也就是电力、能源资源、粮食和水等的日趋短缺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电力短缺问题。
解决电力短缺的杀手锏应是核电站。目前中国运转的核电有15台机组、正在建设的有26台机组,而且计划新建40台机组以上。但鉴于中国民众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过度反应,中国也深刻认识到了必须摆脱对核电站过分依赖。
![]() |
“亚洲超级电网构想”是在亚洲建立输电网的宏大构想,总输送距离可达3万6000公里 |
孙正义在3月迈出了实现其宏大构想的第1步。软银公司与蒙古的投资公司Newcom Group、韩国电力公司(KEPCO)合作,就在戈壁沙漠推进风力发电的开发达成协议,并计划近期将开始调研附近适合风力发电的场所等。
但正因为构想宏大,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依然堆积如山。最大的问题是日本在地缘政治上的缺陷。从戈壁沙漠将电力输送到日本,必须经过中国或俄罗斯。日本和中、俄的关系一旦恶化,中、俄就有可能单方面停止对日本的输电。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天然气纷争至今还记忆犹新。2008年,通过管道从俄罗斯接受天然气供给的乌克兰在费用支付问题上和俄罗斯形成对立。俄罗斯于2009年1月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给。于是经由乌克兰接受供给的希腊等国也无天然气可用,对正处于隆冬的欧洲造成了巨大影响。孙正义的构想有可能使日本和中、俄之间产生同样的问题。
尽管如此,孙正义仍希望凭其商业才能,找出中日两国间能建立双赢关系的领域。而且,已经准备开展具体行动这一点也应当得到正面评价。
2006年中日首脑会谈中达成的“战略互惠关系”直到今天尚未展开具体内容的议论,只停留在表面。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在这个“不惑之年”,以“友好”和“互惠”这类空洞字眼来含糊其辞的中日关系应该被打破。
(日经新闻 中国总局 岛田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