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破坏与创造的500年

2017/04/01


  因技术创新和时代变迁,“颠覆(Disruption)”使全球为之一变。这500年是破坏和创造交织而成的历史,同时也是由充满好奇心和具有丰富创造力的人类演出的一场时代大戏。

 

 

   拉开戏剧大幕的是冒险家。1492年,相信地圆说的热那亚水手哥伦布抵达美洲大陆,开辟了西行航线。

 

  从伊斯兰世界传来的罗盘和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地理学的发展使人们的冒险活动成为了可能。

 

  当充满野心的冒险家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带来了全球贸易历史的巨大颠覆。曾经控制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而掌握新航线的欧洲则通过与新大陆和亚洲的贸易获得了巨大利益。

 

  颠覆存在于每日生活的最前端。点燃18世纪后半页第1次工业革命导火索的是英国人詹姆斯·瓦特。他大幅提高了被用于矿山排水泵的蒸汽机效率,这一发明最终发展为改变全球的动力革命。帆船变为蒸汽船,马车变为铁路。生产效率急剧提高的英国纺织产业席卷全球,连瓦特本人都想像不到的新时代到来了。

 

  电力和石油让重化学工业得到发展,引发了第2次工业革命。3个美国人成为了革命爆发的推动者。

 

  1个人是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他的企业后来发展为通用电气(GE),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曾在爱迪生的照明公司工作。福特在辞职后创建了福特汽车,制造了全球首辆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的“T型车”,并使其走进了千家万户。可以说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由此开始。

 

  资本家崛起

 

  金融大亨J·P·摩根也不能被遗忘。他曾向爱迪生的电气照明企业出资,在自己的私人住宅也引进了照明系统。摩根作为推动颠覆的幕后英雄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某一天,突然来临的颠覆将破坏社会的固有秩序,甚至发生悲剧。

 

  曾有人经历大航海时代,通过与新大陆和亚洲的贸易获得了巨额财富。另一方面,很多人因白银流入导致的物价暴涨和地中海贸易衰退而遭受痛苦。

 

  因第1次工业革命失去工作的工人们发动了破坏机械的暴动。美国和德国在第2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而昔日的世界霸主英国则陷入越来越严重的萧条,这一情景与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当今世界何其相似。

 

  但是,不抗拒颠覆的浪潮,顺应时势才能生存下去。近代的日本可以作为一项参考。

 


 

岩崎弥太郎(三菱史料馆提供)

  “黑船事件”(指1853年美军驾驶黑色军舰在日本靠岸,打开日本国门的事件)发生之后,日本进入了幕府末期。土佐藩出身的岩崎弥太郎与当时流行的尊皇攘夷论背道而驰,创立了以海运为中心的三菱集团。蒸汽船这一技术创新催生了“黑船”,也推动了明治维新的到来。如果没有这种颠覆的连锁反应,身份低下的武士岩崎无法成为一名成功的产业资本家。

 

  “自由豁达、轻松愉快的理想工厂”,这是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1946年1月东京通信工业的成立宣言。宣言中流露出的不是对战败这一无法逃避的颠覆的苦恼,而是对未来的希望。

 

  井深大与盛田昭夫成立的这家企业之后更名为索尼,相继生产出半导体收音机和随身听(Walkman)等全新产品。以财阀为核心的战前经济解体成为另一种颠覆,也为索尼的飞跃成长提供了可能条件。

 

  或许正是1929年开始的全球大萧条这一颠覆,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了引领数字革命的硅谷。

 

  在大萧条伤痕尚存的1939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乡村的一处车库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2位年轻人创立了一家名为惠普(HP)的公司。两人的恩师、斯坦福大学教授弗雷德·特曼为了在当地培育产业,借给两名学生538美元,帮助二人实现了创业。

 

  互联世界

 

  斯坦福大学在校园内建立工业园区吸引企业进驻。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的半导体研究所成为催生英特尔等知名企业的苗床。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均出自斯坦福大学。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苹果的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过的这句话代表着硅谷创业者的精神。

 

  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软银集团的孙正义,这些被硅谷吸引的创业者勇于直面不断带来破坏和创造的数字革命。

 

  目前全球正处在新数字革命的大门口,产生摩擦不可避免。但是,冒着风险挑战技术创新和投资的冒险者正逐渐跨越国境、地区和人种的界限,相互联系起来。过去500年的颠覆历史让人预感到了未来的飞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