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见特朗普的2个意图

2017/01/11


      菅原透:中国最大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云1月9日与下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谈。马云此次好像是在效仿自身的盟友、且已抢先一步与特朗普实现了会谈的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其采取行动的背后似乎有2个意图。

 

      "商人"马云的意图

 

      会谈在纽约的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举行,长约40分钟。据称,马云提出了通过自身运营的电商网站,帮助美国中小企业销售商品,进而在美国国内创造约100万个就业岗位的计划。

 

会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握手的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9日,纽约特朗普大厦,reuters-kyodo)

 

      阿里巴巴旗下电商网站的“购买力”异常巨大。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该公司网站上购物的用户多达4.5亿人。最近,以东南亚为中心的华侨等用户也在增加。

 

    在中国中产阶层日趋壮大的背景下,海外商品受到广泛推崇。美国产品也不例外,宝洁(P&G)的日用品、Gap的服装、以及猪肉和海产品等也被认为需求巨大。

 

    在此次会谈中,马云似乎向特朗普介绍了自身网站的优势。据称马云表示,中美关系应该得到加强,更加友好。

 

    当然,马云是在中国最早开创电子商务市场的彻头彻尾的商人。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彰显单纯的友好氛围。马云与特朗普直接对话有他的理由。

 

    其一,是为了应对阿里巴巴的电商网站2016年底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批评为支持假冒商品流通并列入了2016“恶名市场”名单。对于4年前曾被移出这一黑名单的阿里巴巴来说,很困惑为何如今出现这种情况。

 

    只要被列入这一黑名单,美国企业自不必说,包括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海外企业也可能对进驻阿里巴巴网站感到犹豫。不难想象,马云很希望通过赢得特朗普的信赖,尽快消除来自这一“坏名声”的影响。

 

      证明中国的危机感

 

    另一个意图,是希望避免中美发生经济摩擦。

 


    特朗普自选举期间起,一直主张“廉价中国产品夺走美国的就业岗位”、“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高关税”。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对象国。当初中国方面曾认为特朗普是商人,理应容易打交道,但由于特朗普当选后并未停止的对华强硬发言,中国的警惕感正在加强。

 

    “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45%的关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下降2.8%”——在中国社交网站(SNS)上,流传着这种估算。

 

    中国原本就处于结构转型期,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因此,中国也希望避免因特朗普就任总统而导致的中美经济摩擦加剧。马云与特朗普的会谈或许也佐证了来自中国的这种危机感。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菅原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