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车看中国“忽略日本”

2012/05/07


      日经新闻 上海支局 菅原透: 中国汽车厂商正在加快自主品牌车的开发。外观设计精湛,安全性和燃效性能也有所提高,希望对抗外资品牌车。中国厂商现在作为样本的是德国大众等欧美车系。日系车的模仿车型曾一度席卷中国,而如今却时过境迁。

图为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车“睿骋”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展出了小型车、中型轿车、SUV等新款车,以吸引尚处于汽车普及进程中的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力。

       不仅仅是大众、美国通用以及丰田等世界巨头,就连中国的汽车厂商也不甘落后,纷纷展出了号称自主开发的新车。

       与美国福特和铃木等存在合资关系的长安汽车集团发布了“睿骋”。这款自主品牌车针对的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中型轿车市场。制动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均采用美国TRW和德国博世等欧美著名汽车配件厂商的最尖端产品。车展会场上,该公司负责人说:“要向大家展示长安汽车的高技术水平”。

      不仅仅是长安汽车。北京汽车集团发布了将于今秋投放市场的新型车“C70G”。一汽发布了高级轿车“红旗”的新款式,另外上海汽车集团也发布了高档轿车“荣威950”……各厂商都争相推出设计精湛的自主品牌车,乍一看会误以为是外资品牌。

      中国厂商曾经模仿丰田的“卡罗拉”和本田的“CR-V”,发动机和变速箱使用的也是日本的老款式,全部都靠东拼西凑。

       当然即便是现在,也仍然给人东拼西凑的感觉。外观设计承包给意大利的公司,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所有构件也一古脑交给欧美配件厂商,最后再自己组装。即使还叫模仿车,但确实也在进步。

       值得注意的时日本所擅长的技术已经不再是中国厂商的“模仿”对象了。


       “把那个大众用的涡轮增压器直接发过来”,日本的涡轮增压器厂商最近会经常接到这样中国客户的要求。
图为北京车展上大众的展台


        减小发动机的体积以实现低燃耗,同时使用涡轮增压器来弥补不足的马力,这就是发动机的“小型化(Down Sizing)”。这一由大众率先开发,通用和福特等美国厂商也开始积极涉足的环保车技术,中国厂商如今也正在争相采用。

        如今中国的汽油价走高,与日本没有太大差别。就连中国汽车厂商也无法忽视低燃耗车需求。

       于是中国厂商把目光投向了可充分利用现有发动机技术的“小型化”。英国汽车调查公司LMC预测,2017年中国乘用车上配备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比率,将由目前的约5%上升至25%左右。认为5年内大部分中国汽车厂商将使用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

       同样属于低燃耗车的还有丰田和本田大力发展的发动机和马达并用的混合动力车(HV)。不过,中国厂商对此却似乎视而不见。原因是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基础系统在中国当地的采购也很困难。

       日本企业将原创技术进行黑盒子处理,使其他企业无法复制,这对日本汽车保持竞争力不可或缺。不过,真的是因为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才让中国企业远离混合动力车的吗?

       回顾过去,中国汽车厂商模仿日本汽车不过是7、8年前的事。当时本田领跑,日系车的人气很高。但如今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开始下滑,中国市场上欧美系占尽风头。或许是由于中国市场上日系车已逐渐黯淡,所以中国厂商失去了模仿的兴趣。

      从环保车可以窥见中国厂商的“忽略日本”趋势,不得不承认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受到的关注正日趋减弱。

      相关报道:
      日本混合动力车的尴尬
      日系与欧美系打响中国环保车之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