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革命”威胁中国

2012/04/26


        日经新闻产业部副部长 中山淳史:4月份以来,两家英国媒体分别报道了制造业现有模式很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潮流。一是美国制造业开始回归本国,二是制造业的数字化。

        首先说美国的制造业。4月2日出版的《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通用电气(GE)已经把家电生产从中国迁回肯塔基州。

  人工费用的中美逆转

       在其他文章里我就介绍过中国的人工费用不断提高,2015年之前有可能接近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金融时报》在报道里也引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说,中国的制造成本(人工费和物流费等)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

        在美国国内投资的不止通用一家。还有波音、卡特彼勒、福特汽车等不胜枚举。制造业巨头在奥巴马的制造业支援政策下,在美国或海外的二选一问题上,选择“美国”的倾向日趋增强。

         此外还有政治因素。奥巴马政权出于对大选的考虑,推出“产业保护”政策以拉近与企业的关系。制造业巨头也担心技术转移会使中国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开始考虑避免把生产要素过度集中到“世界工厂”。

        脱离中国还另有原因。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这里说的就是制造业的数字革命。

       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19世纪发生的机械化、工业化的社会变革。第二次是福特创始者开始的通过流水作业实现汽车的批量生产。

       第三次工业革命简单说就是工厂的“无人化”和“大规模定制化”。
 



       在压迫日本家电厂商业绩的电视机和手机的数字革命中,除韩国外,美国和中国成为最大赢家。美国创造了以产品设计和授权获得高收益的经营模式,而中国则包揽了产品的生产业务。

不在中国也可实现低成本生产

       但是,恐怕中国的产业模式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这样的一种力量正在形成。数字化生产已经开始波及制造业本身。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最近凭借高性能机器人、立体印刷技术和基于互联网的设计等手段,来实现不在中国也能进行低成本生产的技术已相继进入实用阶段。

      美国苹果公司已经不能无动于衷了。该公司的多数产品由台湾代工企业的中国工厂生产。虽然这些工厂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节省人力,但如果代工工厂能实现无人生产,与其把无人工厂集中在中国,倒不如分散到接近销售市场的地方,从物流成本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角度考虑,可能效率会更高。

      不过,如果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进行下去,全球制造业很可能成为不再提供就业机会的产业。首先是电子业,最后被称为“精密产业”的汽车工厂也肯定会向这一方向发展。说雇佣完全为零也不准确。但是,各种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工厂人均产量已经达到10年前的2~3倍。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许已经悄悄开始了。

       “制造业=就业机会”这一等式今后将会发生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制造业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制造,而是追求提供服务等附加值的同时,力争实现增长、创造就业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关报道:

    制造业离开中国的那一天
    日本零售业生产基地正从中国分散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