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商场胜过MALL的理由

2016/08/26


      村山宏:日本高岛屋在越南胡志明市也开店了。最初听到这条新闻时,感想是“为何现在还在亚洲开百货商场?”。亚洲已充斥大规模商业设施,由于供应过剩,很多地方都门可罗雀。但是,逛过一些购物中心(MALL)和百货商场之后,得出的结论或许是,在亚洲,反而是“百货商场”才具有可能性。

泰国曼谷顾客稀少的购物中心(MALL)


      曼谷的Phromphong是富裕阶层和外国派驻人员居住的地区,在1年多之前,出现了名为“EmQuartier”的购物中心(MALL)。与车站直接相连的这家店有很多人来来往往。2楼排列着“香奈儿(CHANEL)”、“ 普拉达(Prada)”和“圣罗兰(Saint Laurent)”等奢侈品店。

 亚洲充斥着大MALL

       一个星期四中午我去看了一下。虽然有大量的人进出,但很多人都直接走向电梯。换言之,就是人们都前往位于较高楼层的餐厅。虽然是作为重点的奢侈品店,但不管是哪家店,除了店员以外都看不到其他人影。只有普拉达有一名顾客。此外,销售休闲服装的较高楼层也顾客稀少。

        曼谷每个车站都建有大MALL,除了一部分之外,可以说很多地方都空空如也。巨大的MALL过于广阔,不知道哪些位置都有什么。即使想比较商品,店与店之间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数百米。在奢侈品店,保安站在那里进行监视,形成了令人难以走进店的氛围。

       在中国和东南亚,购物中心到处都是,在这些国家,经常能听到传出购物中心惨状的新闻。不动产业者在车站前建起巨大的大楼,然后吸引商户,形成了大同小异的设施。对于在购物中心开店的一方来说,或许不管商品是否畅销,具有作为橱窗的效果即可,但如果人们都不来这里,就难以获得宣传的效果。

       在表现低迷的大规模商业设施中,扬眉吐气的实际上是小规模的百货商场。典型是香港的崇光铜锣湾店。出入口到处都是人,处于行走都很困难的状态。卖场面积达到3万6000平方米,绝对算不上小,但与最近的大规模购物中心相比,或许就显得较小了。只要用1个小时,就能把整个卖场逛个遍。

在越南胡志明市开业的高岛屋百货商场


      从日本人的眼光来看,崇光铜锣湾店会让人联想到无序、混杂等这些与百货商场不相符的形容词。狭窄的卖场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从奢侈品到日用品,商品的价格也相差甚远。正如“百货商场”这几个字所示。各楼层还会举行各种促销活动。

   自由市场的感觉


        百货商场与购物中心的最大不同是在百货商场不会按照品牌和商品将卖场分割开来。百货商场里没有墙壁。顾客无需从一家店移动到另一家店,能够在短时间里比对商品。顾客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走动,与店员交流,卖场十分热闹拥挤,给人以自由市场的感觉。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香港大部分购物中心都是井井有条的氛围,虽然面向外国游客销售商品,但是顾客反而并不多。吵闹无序的崇光百货商场深受香港当地人欢迎。笔者曾常驻香港,香港的朋友跟我说“不喜欢安静的地方,喜欢热闹的地方”,每天都去崇光百货商场。

曼谷人气的东急百货商场


       说起在曼谷受欢迎的商业设施当属规模不大的东急百货。在东急百货商场随意摆放着当地人能够接受的价位的商品。虽然看不到日本人的身影,但却深受当地泰国顾客欢迎。崇光和东急虽然看起来无序,但其实掌握了畅销商品。正因为空间狭小,所以像便利店一样争取有效利用空间,或许是这种意识在发挥作用。也正是因为空间狭小所以才会愈发显得拥挤,出于集群心理,人们纷纷愿意前来购物。

       再回到高岛屋百货商场,胡志明店的卖场面积为1万5000平方米,并不大。要制造热闹的氛围,这个大小刚好合适。在开业第一天的7月30日,当地顾客蜂拥而至,卖场像市场一样拥挤热闹。高岛屋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热闹的氛围,成为深受当地人欢迎的卖场吧。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