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魔法是最大不稳定因素
2012/04/20
![]() |
50多起严重违规事件
一份触目惊心的报告在3月底公布,报告称“发现了至少50起严重违反标准或违法事件”。该报告是美国公平劳工协会(FLA)对台湾鸿海精密工业中国大陆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工厂进行检查后提交的报告。鸿海集团不久前刚刚决定成为夏普的第一大股东,是全球最大的EMS(电子产品代工服务公司)。
在美国公平劳工协会调查的3个富士康工厂里,员工每周劳动时间超过60小时,有的员工甚至周六、周日也要上班。同时还存在不付加班费的情况。美国公平劳工协会的报告警告说,工会听命于公司管理层,“工人在健康与安全上面临着非常严重的风险”。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在该报告公布同时访问了中国,与富士康达成一致,承诺改善劳动条件。公司高层前往中国显然是形势所迫。从2001年横空出世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Pod”开始,到随后全球热销的iPhone、iPad,苹果公司演绎了一幕“i的奇迹”,而支撑这一奇迹的幕后企业就是富士康。苹果公司没有工厂,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富士康的工厂里生产的。随着苹果公司在“i的奇迹”中迅速成长,作为“苹果影子”的富士康也在这期间发展一个巨人。
与苹果一同成长为巨人的鸿海
苹果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278亿美元,而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也在2011财年实现销售额9.7万亿日元,可以说两者合起来才是苹果公司的真实面貌。此前曾有人指出“影子”部分存在问题。2006年发现富士康有长时间劳动现象,近4成工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2010年又接连发生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受中国人工费用上涨的影响,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呈现出营业额增长但利润下降的倾向。随着库克承诺“改善劳动条件”,富士康的盈利能力估计还会进一步下降。如果“影子”的竞争力掉了下来,肯定也会影响到苹果公司的利润率。
但真正的担心并非人工费用上涨,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在于库克精心构建的供应链有可能陷入瘫痪。
苹果竞争力的源泉
有一项财务指标名为现金循环周期(CCC),是指与库存和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相比企业从产品生产到回收现金所需的天数。这个天数越少就说明企业发挥现金作用的能力越强。目前日本各大机电公司的现金循环周期在40天左右,而苹果公司在库克上任之前超过70天。但库克通过持续开展被人称之为“疯狂”的供应链改革使苹果公司的现金循环周期是负的20,就是说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20天就完成了现金回收。
![]() |
图为希望在富士康工作的人群。(广东、2012年3月) |
苹果公司推出新产品后会在全世界同步卖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数量。但需求高峰不可能持续好几年,而根据需求高峰来安排设备和人员是不可能盈利的。苹果公司要维持这一经营模式,需要能在瞬间达到生产最大化,而在下一个瞬间又能实现最小化的魔术般生产体制。
魔法之源来自中国大陆。富士康在中国大陆雇佣了超过100万名员工,通过不休节假日、不停地加班来满足苹果公司庞大的订货量。魔法的幕后存在美国公平劳工协会报告所指出的违法状态。库克承诺的“改善劳动条件”很可能让苹果公司失去伸缩自如的供应链。
苹果公司在美国有4.7万名员工。销售额与苹果公司不相上下的日立制作所合并公司员工约36万,平均每名员工的销售额是日立的近8倍。假如把富士康员工的待遇都提升到发达国家员工的水平,苹果公司将实际拥有105万名员工。虽说不一定非要这么多的人,但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独占好处”了。魔术被揭穿后就失去了光彩。在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这也许是苹果公司所面临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