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转型的焦虑

2012/03/28


       日经新闻广州支局 桑原健:深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下最先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今这个发达城市正在加强对企业和人才进行筛选。竞争力低下的老旧工厂将迁至市外,腾出来的土地引进高科技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深圳还在加大力度招聘能够推动新产业发展的高级人才。深圳市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深圳将老旧工厂厂房改建为高端技术展览馆
 
    在深圳市宝安区,电子产品组装和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工厂数量众多。道路两侧,已经熏得发黑的绿色工厂群改建为黑白色现代风格建筑的工程一个接着一个。这里原本的建筑物是改革开放不久1980年前后的印刷电路板工厂的建筑。留下工厂厂房骨架,改建成拥有汇集发光二极管(LED)和太阳能电池等先进技术中国企业的国际展览馆的计划正在推进。

     当地政府出资的公司中亚电子博览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员自豪地称这是展示深圳从中国制造时代走向中国创造时代的展览馆。深圳还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准备了五星级酒店。而对于原本在此运营的企业,该公司解释说已经迁往深圳市其他地区,但附近的商店老板透露也有的企业迁到了附近的惠州市。

     深圳市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密度为中国国内最高水准。深圳市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长期以来凭优惠税制等政策吸引海外企业,但看好低成本劳动力进驻的工厂随着人工费的上升而竞争力不断下降。深圳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与江苏省苏州市等地的差距正在缩小,感到难以维持上海、北京和广州3市之后第4位宝座的深圳越来越焦虑不安。

    深圳希望吸引IT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和金融等服务产业实现持续增长,但土地已经没有发展余地。作为实现发展的空间,深圳市市长许勤把目光放在老旧工厂的土地上。深圳市政府的目标是到2015年为止的5年时间内,将1万家工厂迁往市区外。深圳市把土地尚有承载余力的广东省汕尾市等地作为迁移承接地,催促企业搬迁。

    敦促企业离开深圳的办法之一就是提高最低工资。今年2月,拥有自主确定最低工资权限的深圳市将本就属于中国最高水准的月最低工资1320元提高了13.6%,达到1500元。在广东省考虑到因出口下滑而陷入困境的企业,推迟了提高最低工资的情况下,深圳市却作出了上述决定。一些香港企业非常愤慨,认为这是在哄他们。但深圳市真正想说的是只能支付低工资的产业请走人。


深圳市中心地区
    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和中兴通讯(ZTE)、互联网服务商腾讯控股以及汽车和电池制造商比亚迪(BYD),深圳市拥有这些赫赫有名的企业令其他城市非常羡慕。但是,主管对外关系的深圳外国专家局一名副局长却认为这不足以让深圳实现持续发展。

    这名副局长负责的是招聘海外优秀的研究人员和企业高管等“高级人才”。仿效新加坡和香港靠吸引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的政策。深圳规定最高可以向个人支付150万元。针对这项高达普遍劳动者每月最低工资的1000倍的奖金,这名副局长断言,现阶段经济效率要优先于人人平等。

     据新华社报道,许勤市长表示要将以年平均超过30万人的速度持续急速增长的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还表示要将拥有大学和专业学校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提高至20%以上。

   一家曾在美国常驻的日资企业管理高层说,“这看起来像是在重走美国失败的老路”。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现在美国已经反省以前的政策,正在加快制造业的复兴。日企高层曾对深圳市政府相关人士进言说,“培育能够带来社会稳定的中产阶层的最佳方式就是振兴制造业”。但据说深圳市对这个建议不以为然。

    邓小平1992年在深圳等南方城市发表谈话时曾表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而主张加快发展市场经济。20年后的深圳还在探索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