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将走向何方?
2012/03/23
“苹果现任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特色”。
股票市场相关人士、媒体以及平日颇有微词的苹果观察家对苹果此次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都没有唱反调。这或许是因为苹果的决定契合“轻储蓄重消费”的美国国情。也可能是这些人都是苹果的股东。
苹果公布的计划是自2012年7~9月期起,将按照每股2.65美元派发季度股息,同时还提出在2012年10月~2013年9月的未来3年时间内实施规模达1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苹果将为这项股东回报计划掏出450亿美元。这在乔布斯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在乔布斯生前,库克就代替不喜欢与股东进行沟通的乔布斯与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等人士进行接触,有很多机会倾听“股东呼声”。
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是盈利增长放缓的企业为稳定股价经常实施的对策。但苹果的股价却在持续上扬,看不出有这种必要。
股东要求苹果派发股息也并非是为稳定股价。股东只是要求苹果将“只是用于巨额收购的数额庞大的剩余资金返还给股东”,从教科书理论上来看是“正确的资金使用方式”。
但细细想一下,苹果缘何积累了如此庞大规模的资金,是谁积累起这些资金,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难以忘却过去深陷经营危机的恶梦,犹如偏执狂一般积累现金,最终积累起超过1000亿美元现金的是乔布斯。生前,在库比蒂诺市苹果总部的股东大会上,即使被追问苹果回报股东的举措,乔布斯也会明确表示拒绝说,“返还给股东不会提升苹果的企业价值”。
乔布斯坚信,有了现金,就可以用于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盈利扩大将推升苹果股价,最终将为股东带来利益。而如果派息用掉资金,一时之快什么也带不来。
此次,库克表示,“苹果一直积极将资金用在研究开发、企业收购、门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但苹果的现金流仍然非常丰厚”。强调用于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的现金只不过是剩余资金。此外,库克还重申“苹果将创新作为最优先战略的理念没有改变”。
而且,股息资金是苹果在美国国内积累的资金。苹果积累起来的大部分资金在海外,库克竭力想给人留下“返还股东的仅仅是一部分资金”的印象。证券分析师也普遍预测称,“苹果即使派发股息和回购股票,盈利增长势头也不会发生变化”。
这可能是事实。但是,闸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上。把改变的方向拉回来并非易事。
如果仔细阅读苹果的声明可以发现,苹果回购股票的主要目的是“为减缓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等导致的股价稀释”。在召开电话会议时,苹果首席财务官(CFO)彼得·奥本海默还列举了诸如“回报长期持股股东”和“提升苹果股票作为投资对象的吸引力”等其他目的,但基本上可以把此次“股东回报”举措看成主要着眼点在苹果的员工股东。
对于自从低价位时代就持有苹果股票的股东而言,仅靠股价上涨就能够获得巨大收益。但是,对于今后才能获得苹果股票和股票期权的苹果高管和员工而言,持股的好处将是未知数。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人抛售股票的可能性很大。
乔布斯去世后,苹果一直在向以库克为代表的主要高管以及员工发放特殊股。这种股票以这些人员留在苹果为前提,一定时间后可以转换为普通股。也就是说,苹果的股票被当做留住那些不希望流失的高管和员工的手段。
本来,许多高管都是受乔布斯“让我们一起来改变世界”之邀,或是为乔布斯那种绝代的超凡魅力所倾倒而进入苹果的。现在,乔布斯已经不在人世,为了把这些人留在苹果,让他们做出与以往相比更有创造性的贡献,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乔布斯积攒的现金成了最有效的武器。
恰好苹果总部所在的美国硅谷聚集着美国主要IT(信息技术)企业。谷歌和刚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的Facebook等企业在积极录用人才,IT工程师人手短缺,各公司展开了激烈的抢挖人才之战。即使是苹果,如果不厚待员工,优秀人才也会被其他公司抢走。
根据此次的“现金储备回报计划”,断定苹果一改以往的路线而转为重视股东,则为时尚早。退一百步说,即使苹果表现出重视股东的姿态,苹果眼睛看着的很可能并非机构投资者和华尔街,而是苹果今后将发放股票的员工股东。
“那些家伙只顾着赚钱,最后搞垮了苹果”。乔布斯重返苹果担任CEO之前,曾经这样痛批导致该公司经营不振的管理层。乔布斯坚信“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价值的提高”,不管是否派发股息,这都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一味想讨好股东追求短期利益,就很难创新。此次公布的方针大大改变了乔布斯15年来一直实践的路线。苹果是否能够通过加大股东回报来挽留住将成为潜在股东的优秀员工,进一步实现创新呢?
关键要看构成乔布斯军团核心战斗力的高管们。也就是说,要看他们在拿到苹果普通股之后,是否会继续留下来?是否能留在苹果,持续创造出卓越的产品与服务。
不得不将乔布斯积攒起来的资金用在他一直都反对用的地方,这充满了矛盾和讽刺。今后,库克体制是构建起“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黄金期?还是将苹果拉回“前乔布斯时代”?赌注已经压上了。
(冈田信行 硅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