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孩子,谢谢你!

2012/04/07


编者按:演员高仓健日前为日经新闻电子版撰文《一张照片》,日经中文网获得本人同意刊登中文版。

 高仓健  (C)《为你》制作委员会提供照片
       去年的樱花,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凝望的。

     日本大地震3月11日的那一天,我走出了常去的那家理发店,驱车赶往下一个约好的地点。快到白金台(东京地名*译者注)时,猛的一下感到一股强大的冲击,心想“难道是爆胎了?”把车停了下来。

     但这却是日本战后长期积累起来的经济和社会系统瘫痪的瞬间。

     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小小的梦想和希望破灭,人们对政府和大企业的信赖化为乌有,目睹着这幅悲惨的情景,我的脑海里重又浮现出遥远的少年时代自言自语的那句话。

      “日本战败了?!”

    地震和二战结束

      1945年8月15日。在疏散地的福冈县远贺郡香月(当时名称)被强行拉到工厂劳动时,我中学2年级。那天我正好扎着一块游泳用的黑色兜裆布,在附近寺院的水池中游泳。听说天皇有谕旨,就马上和伙伴们跑到寺院正殿。在正殿里,掺着杂音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着什么,围坐在收音机周围的大人中有人在哭泣。

     “什么?日本竟然投降了?日本战败了?……”

       到那一刻为止都坚信不疑的东西似乎开始从脚下崩溃,感觉像被推下万丈深渊。这次日本大地震与二战结束时相似的绝望和寂寥在我的心中蔓延。



     2010年秋季,我受邀出演电影《为你》,地震时具体工作已经开始。但作为一名演员到底能做些什么?

    这个在心中的自问,犹如一团阴云占据了我的全身。

    绝对不认输

       就在变得软弱的时候,一记凌厉的鞭策打在我的心上。那是刊登在杂志上的一张照片。是居住在意大利的作家盐野七生推荐,登在意大利一份周刊杂志上的照片。

 图/KYODO
    走在气仙沼灾区废墟瓦砾中的少年,手中握着的是在避难所分到的东西吧。

    少年穿在身上的夹克显得袖子有些长,脚下穿着粉红色的雨靴,两手各提着一只烧酒的大塑料瓶。他一定是刚从供水点接完水走在回家的路上,等着水的是他年幼的妹妹吗?

    亦或是上了年纪的祖父母?

    我的目光无法从微微低头的少年那紧紧抿着的嘴角移开。左脚向前踏出一步的少年仿佛在用整个身体向我倾诉。

      “不认输!绝对不认输……”

      我托人把少年的照片洗成B5大小的尺寸,正好和电影剧本的大小一样。当我把这张照片贴在《为你》剧本的背面时,激情从我的心中喷薄而出。几天后,电影就开拍了。


    还是太没用了……

     “因为我没用”,这是我过去拍的广告中用的一句台词。虽然不觉得自己很没用,但当下决心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却想去仰仗那些超越人类智慧、令人畏敬的东西,还是因为自己太没用了吧?

      1977年上映的《八甲田山》被称作是日本电影史上拍摄环境最严酷的电影。连着3年到冬季的深山里拍外景,第一次拍外景用了25天。

     当时曾经有8名熟悉冬季雪山的本地人加入剧组,但仅仅一周后他们就向制片人桥本忍提出不干了。从中也能看出那次拍摄有多危险。就在加入这个剧组那一年的新年参拜时,我断然戒掉了之前每天要吸80枝的香烟。

    或许是没有自信到这种程度吧。我想是为了担心自己中途会脱口说出“我不干了”,通过放弃享受的乐趣,来换得某种力量。

    1983年拍摄《南极物语》时,我戒掉了咖啡。

     在《南极物语》之前拍的《海峡》讲述的是为青函隧道奋斗的男人们的故事,一直在拍天寒地冻的外景。听说下一部作品要在更寒冷的南极摄影时,我马上说开什么玩笑而拒绝了。但可能是由于一位有缘分的女性的死,那种无法排解的苦闷让我离开日本,走向天寒地冻的南极。不知不觉中,已经伫立在白茫茫的暴风雪中。戒掉喜爱的咖啡,获得的褒奖是从时刻都有性命危险的地方活着回来。

     我觉得自己没有才能。

      或许会有更好的参与电影和演绎角色的方式。但我不是那样的演员,除了一鼓作气一年拍了15部东映任侠电影的时代以外,我总是需要某种东西来震撼自己的灵魂,给我激励,给我勇气。

     我并不认为没有才能是件很羞耻的事情。虽然没有才能还能吃上一口饭,反而是我一点小小的自尊。

     这次也是多亏了照片上的这个少年,在拍摄《为你》的75天里,我才能完成长达9050公里的行程。

     孩子,谢谢你!




电影《为你》简介

高仓健时隔6年后再度出山主演电影《为你》。高仓健饰演的是一所监狱的技术指导官。为了将相伴了15年的妻子的遗骨带回故乡,他开着露营车,长途跋涉。导演是曾经在《车站》和《铁道员》等18部作品中与高仓健合作过的降旗康男。这部影片预定8月25日在日本上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