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中国商标权之争的背后
2012/03/16
苹果首席执行官(CEO)蒂姆·库克曾强调“对苹果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市场”。然而对负责采购和生产管理的库克来说,最为重要的或许还是作为生产基地的中国。原因并不是中国人力成本低廉,而是因为代工企业强大的机动性。苹果的在新品上市之前,反复修改设计到最后一刻,然后一下投入数以百万的大批量生产。机动性极强的中国代工工厂一旦出口受禁,苹果将不得不重新调整整体的生产战略。
没有自属工厂的苹果握有高达976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苹果可以协助代工方将生产转到他国。实际上苹果也决定在进口关税高昂的巴西进行本土生产。苹果一面盘算紧急对策,一面对中国摆出强硬姿态。此外,还有一个令苹果态度强硬的因素是11月美国总统大选对华舆论的影响。
在2月底举行的苹果股东大会上,笔者被一位股东追问“是不是中国人”。当知道不是时,该股东强调说,“在商标权问题上,我们不能理解中方的主张。苹果应该采取强硬态度”。美国社会在期待扩大中国商机的同时,内心却对中国有一种很强的排斥。
资金雄厚的苹果要想用金钱来解决这场官司很容易,然而苹果高达4成的销售额都在美国。面对唯冠的诉求,如果苹果表现出屈服态度,对违约问题十分敏感的美国民众会感到难以理解。那时,估计一直没有表态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不会继续保持沉默了。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