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产总部迁离日本
2012/03/22
日产2011财年的合并净利润为丰田和本田的1.5倍左右。首次登上日本汽车行业冠军宝座。
一直以来日产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比丰田都要好。但是,令人感到吃惊的是除了在略显劣势的美国之外,虽然遭遇了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的影响,日产任然在欧洲、中南美以及东南亚等全球市场实现了销售增长。而增长的背景恐怕是日产经营的全球化。例如,日产的新车研发基地如今在全世界已有13处。研发人员2万人中3成为外国人。
立足上海全球采购
日产的零部件采购大本营设在上海。日产立足上海找寻价格低廉且品质优良的零部件。在应对欧元汇率风险方面,日产也已构筑起了几乎不受汇率变动影响的体制。
![]() |
戈恩在位于中国合资公司郑州日产汽车第2工厂的竣工仪式上(2010年9月) |
日产董事会的近半数成员都是外国人。拥有巴西和法国国籍的总裁卡洛斯·戈恩每个月中有一半时间都在日本之外度过,一边忙着与各国首脑和企业高层直接会谈,还要推进合作和并购工作。
自从戈恩开始统率日产以来,日产的这种模式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经营的全球化不仅限于日产的高层,而是涉及到了所有部门、工厂以及销售一线,日产的工作方式在不断变化。
这种经营模式将把日产带到哪里?
要解读这个问题,有一个提示应该是日产去年公布的中期经营计划“88”。“8”指的是营业利润率、世界市场份额等日产力争实现的目标数值。但是,在这个计划中重要的不是“8”这个数字。这个计划最重要的部分在记者会上并没有提及,日产公关负责人在投资者说明会上披露的2个“1万亿日元”才应该是这个计划的核心。
截至2016年,日产将以削减日元成本为主改善1万亿日元的收支。同时,计划每年向新兴经济体市场和电动汽车领域投入近1万亿日元,加速海外增长的步伐。削减日本的成本,但投资对象却未必在日本。中期经营计划意味着日产今后将逐步离日本而去。
日产去年已经宣布将负责高档车“英菲尼迪”品牌的总部功能转移到香港。实际上,有消息称在作出上述决定时,戈恩曾考虑过不仅把“英菲尼迪”,而是把横滨的日产总部的全部功能都迁移过去。虽然由于大地震等原因,最终只迁移了一部分部门,但如果上述消息属实的话,在不远的将来仍有日产会将总部迁到日本以外某个地方的可能性。至少,戈恩将常常将日本和海外作比较,并继续考虑迁移的规模和时机。
日产作出上述决策的背景可能和日本汽车行业所受税率高、日元高涨等经营环境有关。但是,仅仅这些因素不足以说明日产迁移总部的构想。
苹果6成以上的现金储备留在美国外
全球化具有使企业和国家关系变得微妙的一面。例如,苹果由于智能手机销售强劲,手头上的现金已经可以匹敌美国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但是,其现金储备的6成以上都在海外,对于这些资金的用途,苹果并没有作详细说明。
去年10月,美国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了网络电话软件巨头Skype。当时微软使用的资金都是海外资金。美国企业并不认为现金储备是必须拿回本国的资金。今后日产在资金积累和使用方面很可能会接近这些企业的模式。
全球的企业都在把竞争转移到“全球”这个大舞台。已经到了总部在哪都无所谓的时代。即使日产仍将总部留在日本,资金投放的也将是全球。在日本企业中,最有可能走在时代前端的正是日产。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