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曾经的霸主丰田能否卷土重来?

2012/02/01


         日经新闻编辑委员 西條都夫:就在几年之前,“日本的最强企业是丰田”还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如今,仍然这样认为的人已经成为少数派。在盈利额上,丰田已经甘拜日产汽车等厂商的下风,而在可以称得上主场的美国市场,丰田也面临着美国汽车三巨头和韩国现代汽车发动的攻势。在IT(信息技术)产业中,人们经常看到昨日的霸主在一瞬间沦落为衰退企业的光景,那么,丰田是否也得上了“成功悖论”综合症呢?
丰田“雷克萨斯”品牌的概念跑车“LF-LC”

    笔者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丰田的衰退是在去年年底采访日产社长卡洛斯·戈恩时的对话中。笔者问道,“在日本和美国市场上,日产一直难敌丰田。而在中国市场,日产尽管起步较晚,却一下子打败了丰田夺得了日系车首席地位。日美和中国市场到底什么地方不一样?”。戈恩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中国是新兴市场,大家都是从零开始。现在的格局如实反映了现阶段各公司的实力”。

     在类似日美这样的传统市场,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号召力和销售网络发挥作用,已经形成的差距绝不是轻易就能消除的。但是,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企业现有实力会直接地反映到销售上。因此,戈恩的话等于清楚地宣告“当今的日产实力超过丰田”。

     赞同上述观点的舆论可能很多。与任何事情都能干脆利落作出决策的日产相比,丰田总显得动作迟缓,迟钝沉重。不过,这次笔者想特意提出相反的观点。我想说的是,2012年没准儿会成为“霸主丰田”东山再起的契机。

日美汽车市场回升,中国市场疲软

     这样说的最主要依据是,日美两国市场将出现超预期的强劲增长。美林日本证券分析师中西孝树认为,美国市场坚挺,2012年的新车销量将比上一年的业绩预期增长6.4%,达到1360万辆。此外,由于汽车补贴效应和灾后重建需求的拉动,预计日本市场的销量将比上一年增加100万辆以上。而中国市场会走弱,欧洲市场的疲软也非常明显。也就是说,丰田占有优势的市场将会增长,而日产具有优势的市场将会陷入疲软。至少在增加销量的意义上,东风是为丰田而吹的。
  
      另外,2012年一直对日本车紧追不舍的韩国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攻势将暂时告一段落,这不仅是丰田,可能也是全部日本汽车厂商实现增长的共同要因。现代汽车的“伊兰特”等主要车型在过去2、3年中已经完成了车型改良,今后一段时间内,现代将处于难有新款推出的青黄不接时代。

       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汽车厂商出品的“卡罗拉”(丰田)、“ALTIMA”(日产)以及“雅阁”(本田)等量贩车型都计划实施车型改进。截至去年,也有地震带来生产混乱等原因,丰田等日本车被动地受到韩国车攻压,但2012年情况会大不相同。

混动车在中国和北美市场重受肯定

       另外一个“丰田复活”的论据则是混合动力车(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迎来重获肯定的好时机。例如,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EV)的发展,但据悉今后的方针是也将强化混合动力车(HV)。某中国市场观察人士表示,“虽然北京政府在‘十城千辆’的口号下一直致力于在10个主要城市分别普及1000辆电动车的规划,但除公用车以外电动车几乎没有得到普及。电动车仍然存在实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作为现实的的解决方案,中国的政策似乎将转向发展混动车”。

     而在美国,在今年年初的底特律车展上,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声称“混动车将成为最普及的环保车”。而在此前一直对混动车不感兴趣的欧洲企业中,大众和BMW也先后推出了混动车,彰显了在北美市场混动车产品不可或缺的现实。如果环保车的竞争以混动车为重点展开,毫无疑问,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将是这一技术的创始者丰田。丰田长期投入的先期投资也许能在今后迎来收获期。

    丰田的一名高管在考虑到日产和现代的销售力的同时表示,“全球销量提升至600万辆会很顺利,但要进一步提高销量将非常困难”。从丰田的以往经验来看,对于600万辆的销售目标,只要开拓竞争不十分激烈的小众市场就可以实现,但如果想进一步增长,就需要制造出有能力正面挑战竞争对手优势领域的汽车。丰田曾经在美国汽车三巨头大本营的大型皮卡(Pickup truck)市场发起挑战,但轻易就被击溃。丰田生产皮卡的得克萨斯工厂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丰田2011年的全球销量目标为790万辆,雷诺-日产联盟为739万辆,现代为660万辆。率先突破800万辆大关和1000万辆大关的将会是谁?亚洲汽车三巨头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


西條都夫:1987年入职日本经济新闻社。先后就任于产业部、美洲编集总局(纽约)等部门,现任产业部编辑委员。主要执笔为汽车、电机、企业经营以及产业政策等领域。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