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为什么女高管少

2014/12/25


  在世界各国调查男女平等问题的美国大型咨询机构贝恩咨询首次在中国实施了调查。结果令调查人员感到困惑。女性的就业率达到73%,与北欧各国不相上下,处在很高水平,但却很少出现女性高管。贝恩提出了打破“天花板”, 企业和个人应采取行动的要点。不过,现实情况是通过制度和机制难以改变的“男权社会”的存在。

   高居世界第4位的女性就业率

 第1位冰岛、第2位瑞士、第3位挪威、第4位中国、第5位瑞典……。从女性的就业率排名来看,中国属于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的女性就业发达国。就业率达到73%,轻松超过美国的62%、英国的67%、澳大利亚的66%等主要发达国家。

 在祖父母负责照顾孙辈的中国,已经形成父母无需支付高额保育费也能够出去工作的社会体系。出去工作在养老金和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更为有利,这也在促进女性的就业。大学毕业生的男女比率几乎各占一半。据说职场也是46%的员工为女性。

 
  但是,如果观察企业中女性晋升为高管的情况,数字就将猛然下降。部门经理级女性高管只有17%,董事级占8%。而首席执行官(CEO)级别则只有6%。“条件完全具备,为何只有这么少的人当上高管呢?”贝恩咨询的报告感到疑惑不解。的确,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政治局常务委员(现在为7人)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也全都是男性。

  女性们也拥有高学历和经验。在数字上具有“大量的高管预备军”。贝恩咨询带着期待提出了各种改善举措,包括“领导人应自上而下积极起用女性”、“要打造样板”、“应建立不受传统路径束缚的晋升通道”等。

  但是,道路依然艰险。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男性并未认可女性作为“高管”的实力。“问题解决能力”、“人脉构建能力”、“发挥影响力”……,针对贝恩咨询认为领导者应具备的10项资质,分10个等级调查“如何评价男女各自的能力”,结果在中国男性的回答中,9项为“男性更强”,只有在“给予建议的能力”这项上,是男女占相同比例。

    女性难以进入管理层的商业习惯

  为何男性不相信女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呢?其原因或许在于中国的商业惯例。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去年沈阳市中心开业的五星级酒店万达文华酒店的最上层,有名为“名仕会”的高级VIP俱乐部。电梯35层的按钮即使插入房卡也不会亮灯,而是需要特别的会员卡。

  入会费用为法人会员6万1600元,个人会员3万700元。据接受采访的前经理表示,会员选择并非由沈阳负责,而是由位于北京的大连万达集团总部统一管理。经过严格审查后入会的会员只有100人左右,其中3成为政府相关人士。

  木材纹理的酒吧、枝形吊灯闪耀的就餐用单间、采用紫色照明的卡拉OK室、浴室、按摩室。VIP等能够在不被一般人看到的情况下,消除日常的压力。

  中国的商业并非完全在办公室里完成。往往在VIP俱乐部等私密场所,企业高管和政府高官加深关系。


 曾在某中国地区城市的电视台担任播音员的29岁女性说:“有些政府官员在看电视后,会表示‘想和这个播音员一起吃饭’。而能否将那位播音员拉来,将是商务人士实力的用武之地,将动用人脉关系加以实现”。如果这个企业人士有能力促成与知名女播音员一起就餐,就会让人产生安心感,感觉将工作交给他不会失败,不会让人耻笑,有助于企业拿到业务订单。

  在权力的阶梯上越是向上走,商业人士越会提供这样的机会。既有在法律框架内的东西,也有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东西。商业人士卖人情,而感到意气相投的官员则会关照企业。

  女性很难进入这样的男人社会。与此同时,也存在像遭到逮捕的广东省中山市前女市长那样,拥有10名男情人的案例,但作为企业,如果对方是女性,则比较棘手。

 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反腐败运动或许将成为击垮这种男性根据地的契机。在透明、公正、节俭的号令推动下,地方政府的高官等甚至开始避免在五星级酒店喝咖啡。这能否将成为重用女性的东风呢?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连支局 森安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