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掉下来,文化走出去

2012/04/30


如今日本的动漫成为“Cool Japan”的代名词之一。
       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中国政府推出了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确实,享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然而,中国在音乐、电影、小说、绘画等文化领域,走出国门的商品却少之又少。甚至有观点认为,现代中国不可能产生风靡世界的中国文化产品,但是我本人坚信一定会产生的。只是得有个前提条件,须等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退时……

       记得在1980年代去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时,岛上一位前卫艺术家曾经这样放言,“日本不过是个大号香港,不感兴趣”。这位艺术家在北京的作品展览会上,曾经举行行为艺术表演“卖鱼”。当时在他看来,日本不过是个繁荣的商业化大都市,没有值得欣赏的文化。不久这位艺术家便远赴欧洲留学。

       战后,日本经长期被欧美国家嘲笑为“经济动物”。直至上世纪80年代,除了茶道、花道、平安文学、浮世绘等传统文化,日本被世界认可的现代文化可谓寥寥无几。国内外也都普遍断定,日本不可能产生风靡世界的新文化。

       80年代我还只是个大学生,清晰地记得当时曾强烈抗议过该看法。并就日本文化和朋友进行了彻夜论战。

       我:文化啊,一般不会出现在军事和经济实力强盛时期。当社会发展到达一定的极限时,人们有了享受文化的闲情逸致,文化便会应运而生。

       朋友:说来也是,法国文化达到鼎盛期,正是在拿破仑战败国力转衰开始的。

       我:但是,在一个全体国民沉迷于大众文化娱乐的国度,或许政治经济都会随之衰退吧。

       朋友:像法国的确如此。日本的文化慢慢会萌芽结果的吧。你看经济不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么。

       我和朋友所说的并非戏言。回顾历史就会发现,文化往往产生于文明进入衰退期之后。古罗马在民主制时代曾经是军事强国,但是进入帝王专制时代不久之后,即停止了领土扩张。随之迎来了文化的繁荣期。因为经历了野蛮扩张的时代,物质上开始富裕,人们便会将目光转向文化。中国也是同样如此,大唐这一世界帝国是中国历代王朝的鼎盛时期。自鼎盛期之后的8世纪中叶开始,杜甫、白居易创作的《春望》、《长恨歌》等诗歌,吟咏着国家的衰亡,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现代,美国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往美国的小说和电影都很单调无味,自从越南战争失利之后,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变得耐人寻味,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和影迷们。


       继续来谈谈日本,我和朋友的预言不幸言中。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股票和土地价格暴涨,迎来了泡沫经济。90年代泡沫彻底破灭,从而进入了被称为“失去的20年”的经济长期低迷期。所幸的是,在经历泡沫经济产生﹑破灭的洗礼之后,日本催生出了享誉世界的现代日本文化。

       首先是坂本龙一,他为《战场上的快乐圣诞》、《末代皇帝》等影片创作的主题曲,深深感动了欧美的音乐迷;村上春树也是在那时候出现的,《挪威的森林》不仅在欧美,在中国也成为畅销书;泡沫破灭影响不断加深的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北野武拍摄的“HANA-BI”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受到高度评价,从而揭开了日本电影在各国电影节不断获奖的序幕。

       那之后正如大家所见所闻的那样,尽管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不振,但是漫画、动漫、J-POP等现代日本文化却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古典音乐也引领着世界潮流。日本文化被称为“Cool Japan(意为有魅力的日本,音译:酷日本)”,而“Cool Japan”则渐渐发展成为日本的主力产业。

       若有一天中国告别经济快速成长期,大家开始有心境享受文化,无需大力提倡,现代中国文化也一定会开花结果。也许有人会质疑,“噢?如果经济陷入衰退,还要文化干什么?” 是的,请勿着急。盛极必衰,任何文明都会日落西山。其后,会迎来灿烂与辉煌的文化。

(作者为日经新闻亚洲部副部长,本文仅表达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世界第一带来的不幸福
                                                           中国人和日本人谁才是“狼”?
                                                          中国企业该不该世袭?
                                                          日本糕点师的残酷物语
                                                           “知识越多越反动”
                                                           调控与生产过剩的怪圈
                                                           推理小说是中国法制的镜子? 
                                                           巴黎LV专卖店里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