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万岁!
2013/10/28
虽然将人分为一流、二流会助长等级观念,不值得提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日本还是中国,随处可见大学和企业的排名。或许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老是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是人类的悲哀。不过,单从成绩来看,中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的确都希望留学美国。
日方有人担心中国学生觉得即使赴日留学也无法在政府和国有企业里出人头地,所以优秀的学生今后更不愿来日本了。孙中山、鲁迅、周恩来、陈独秀等等,战前很多逃亡和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后来都在政治、文学和医学等领域成为引领中国的精英。悲观的人感叹“现在和过去简直没法比。哎,这样下去中日关系的未来就岌岌可危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悲观论调笔者都会进行反驳,“这有什么不好。今后相比精英的交流,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更重要。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价值就大”,笔者总是笑着反驳他们。
我从一家相熟的日语学校听说,一位中国留学生为了考取日本的研究生刻苦学习,但却突然中途放弃考研究生、转而进入了一家烹饪专科学校,现在正在学习糕点制作。这是因为这位同学被日本糕点的美味所倾倒。据说该同学有时还会拿着自己做的糕点到日语学校去汇报近况。
西点、法菜、意餐、西班牙料理等等。在日本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全球的知名主厨在日本经营着餐厅,来日本可以学到世界最高水平的料理。说起来,在全球面点师大赛中获胜的台湾人也曾在日本的面点公司研修过。
不只有料理行业,还有一位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成为了声优,也有留学生因为喜欢洛丽塔和哥特式等原宿街头时尚而当了设计师。一位最近刚来日本的女生甚至表示“希望成为宠物医生”。可见日本的宠物产业发达在中国也是众所周知的。
80年代后半期,被称为“就学生”的中国人大量来到日本。当时,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劳动力严重短缺,因此企业希望从中国招募劳动者。但是由于日本政府不允许单纯劳动者进入日本,所以中小企业就以赴日就学的名义招募希望到日本工作的劳动者。
当然,不少“就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甚至连日语都不会,他们在日本打工挣钱,之后便回到中国。虽然回到中国的“就学生”无法成为精英,但有很多人依然与日本保持着联系,例如开日式拉面馆和日式酒吧等。这些将日式服务产业搬到中国街头的“就学生”为中日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不过百姓却并未感到生活富足。要构建充实、富足的市民社会,仅仅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强大是不够的。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流的国家领导者,而是像过去的“就学生”一样,扎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移植新产业的实业家。正是有了他们打造的丰富多彩的服务产业,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充实。
擅长插画的花店老板、中西结合的糕点师、服务贴心的宠物医院、口味地道的外国餐厅、擅长服装搭配的小服装店。在日本,这样的店铺和人才比比皆是。相比立志在政府和国有企业里出人头地的一流学生,我更喜欢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小理想而到日本学艺的普通人。
相比留名青史的伟人,我更看重为市民社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贡献的寻常中日人士的交流。我虽然不是一流的记者也不是一流的文人,但仍希望继续通过这个专栏与各位中国朋友进行交流。二流万岁!
作者村山宏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