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公厕的两只苍蝇看中国
2012/06/18
![]() |
图为残疾人等利用的公厕(kyodo) |
记得即使在东京,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为止,学校和商业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公厕虽然没了苍蝇,但仍然有些臭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日本的公厕改成了西式,变成了利用传感器自动冲水的模式,也就不再有异味留下来了。免费提供卫生纸的公厕也开始增加,还开始设置消毒用酒精。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有能力把钱花在公厕上。
不少中国人认为日本社会之所以秩序井然,是因为大众教育完善,法治社会制度健全。虽然受到称赞感觉颇佳,但笔者认为日本拥有这些习惯并非仅仅依靠教育和制度的灌输。绝大多数公众道德和卫生观念都是人们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并掌握的。
日本人现在在地铁站、公交车站秩序井然的排队,据说这是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才有的事情。如果观看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后的日本记录片可以发现,很多乘客爬到了列车车厢顶上或者紧紧抓住列车车门拼命往里挤。可能是因为当时列车车次很少,如果顾及自己的形象,就很可能上不去车。随着铁路线路和数量的增加,没有了上不去车的担忧,拼命拥挤和插队等不雅行为就少了。
据笔者观察,实际上中国也与日本相同,人们的道德意识也在不断觉醒。1985年春季我第一次访问上海时,对于人们在火车站和公交车站的恶劣举行曾经十分失望。在火车站看到有人在线路上奔跑,即使上下车也不会排队,甚至还有人从车窗上下车。在公交车上,很多乘客都会拼命拥挤,吵架现象也屡见不鲜。当看到风华正茂的少女和很像知识分子的老绅士在公交车上吵架时,有种幻灭的感觉。
![]() |
图为大地震后排队等候进入地铁站的日本人 |
在出台新政策之际,即使打算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或者借助法律和规则来规范人们,而如果不具备接纳这种道德的经济条件,就无法实现目的。日本的公厕之所以不再臭气熏天,是因为经济水平有所提高,社会整体开始产生了关注公众卫生和公众道德的那份从容。相反,如果说中国的公厕又脏又臭,那么这就意味着中国社会还不具备关注这些问题的从容。
从人均GDP来看,北京市已经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处于同等水平。不过,北京还存在很多缺少居住场所、生活在地下室中被称为鼠族等的贫困阶层。他们为每天的生计已经竭尽了全力,根本无暇考虑名誉和羞耻的问题。现在应该关注的不是苍蝇的数量,而是更深层次的矛盾。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中国能创造出“高达”吗?
日本人爱反思,中国人喜欢表扬
山寨与中国经济的逻辑
在中日之间玩穿越寻商机
体育社团培育一流经营者
当13亿中国人贪婪国际新闻之日
经济掉下来,文化走出去
世界第一带来的不幸福
中国人和日本人谁才是“狼”?
中国企业该不该世袭?
日本糕点师的残酷物语
“知识越多越反动”
调控与生产过剩的怪圈
推理小说是中国法制的镜子?
巴黎LV专卖店里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