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与中国经济的逻辑

2012/05/28


 
图为北京街头手拿“GUCCI”包的女清洁员
      日经中文网 村山宏:据说苹果手机“iPhone4S”1月份刚在中国上市,中国就有“iPhone8计算器”上市了。虽说变得富裕起来的中国年轻人群开始追求正品而不喜欢假冒,但山寨、假冒知名产品商标的商品依然在泛滥。美国和日本虽然指责说中国社会太缺乏“知识产权”的法律概念,但从前的美国和日本也是有过假货天堂的时代的。

      19世纪的美国是假货天堂。英国文豪查尔斯·狄更斯曾在1842年到访美国,令他吃惊的是美国好多地方都摆着自己作品的盗版。狄更斯呼吁美国社会保护著作权,但没有人理睬。不光没有人理睬,一家擅自转载英国作家小说的美国报纸还谩骂说“狄更斯不是绅士,只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赖”。19世纪中期正是美国依靠模仿欧洲的技术和创意巩固自己经济基础的时期。

      有人说创造始于模仿。罗马人在模仿希腊文化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独自的文化。而罗马又被英法德等欧洲各国模仿,这些国家19世纪在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引领了世界潮流。从19世纪模仿欧洲的美国来看,“欧洲也模仿过,我有什么不可以?”。日本也模仿过欧洲,程度比美国还厉害。19世纪末的明治时代,日本文人都争相翻译欧洲小说来过活,但没有听说过谁付过版权费。当时的日本企业也把欧美的商品拆开,然后制造销售“山寨”。

      美国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大概是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转变的。继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和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20世纪莱特兄弟又发明了飞机。模仿欧洲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美国开始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随着自主发明和创造日益增多,立场也发生了变化,反倒必须要保护知识产权。虽然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还在继续模仿欧美,但明显的假冒越来越少。从自主发明开始增多的1970年前后开始,日本社会也逐渐将保护知识产权挂在嘴边。
图为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卡通形象“喜羊羊”。


       中国本来也应该正在进入必须摆脱山寨阶段的时期。以中国的人气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其中的卡通形象属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公司。据说原创动力有2成销售额来自卡通形象等相关商品,但动画片越受欢迎,假冒产品就越多,导致正品的销售额急剧下滑。受到假冒产品困扰的原创动力采取的对策竟然是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作。该公司将喜羊羊相关商品的海外版权管理委托给了迪士尼的上海法人。迪士尼精通打假对策,与自行应对相比效率更高。原创动力也因此能够集中精力制作动画。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听起来让人觉得很悲哀。破坏中国企业卡通形象产业的是中国人自己。而且还要赔上让美国企业赚打假的钱。这样的话,无论中国政府如何提倡培育文化产业,也不会出现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深圳及上海等沿海城市富裕起来,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经济发展也走过了模仿阶段,转而开始追求创造性。但仔细想想,内陆地区仍有不少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的地区。可能还有很多地区必须依靠假冒、模仿来打牢经济基础。

       仅靠法律、打假来杜绝山寨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成长为因假冒受损比因假冒受惠更多的社会时,假冒自然就会减少。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中国已经进入即使批量生产低价位产品也无法获利的时代,而是必须通过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才能创造自主价值。今后,中国的企业及各大院校必定会继续发明创造,艺术家也将不断拿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但在那之后,也一定会出现憧憬中国、山寨中国产品的国家。中国人会把经历长年辛苦创造出来的知识产权无偿地向全球慷慨提供吗?那样的话,中国将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假冒、山寨产品从中国市场消失之时,也将是中国成为成熟的经济超级大国之日。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在中日之间玩穿越寻商机
                                                          体育社团培育一流经营者
                                                          当13亿中国人贪婪国际新闻之日
                                                          经济掉下来,文化走出去
                                                          世界第一带来的不幸福
                                                           中国人和日本人谁才是“狼”?
                                                          中国企业该不该世袭?
                                                          日本糕点师的残酷物语
                                                           “知识越多越反动”
                                                           调控与生产过剩的怪圈
                                                           推理小说是中国法制的镜子? 
                                                           巴黎LV专卖店里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