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非得要学的吗?(下)
2016/12/01
然而,以前不擅长的国语成绩在进入高中后迅速提高了。这是因为我喜欢读推理小说,读了很多本,在这个过程中,我掌握了汉字和表达方式。有时自己还尝试着写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但提到英语,在乡下的高中(升入大学的学生约占2成左右)还是排在后面。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曾遭到将英语单词抄写20遍的惩罚。
笔者当时热衷的是乒乓球。虽然打得不好,但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练习。甚至想要加入大学的乒乓球俱乐部,参加国际比赛。因此对作为乒乓球强国的中国,从中学生时代起就很感兴趣。之后我开始阅读外国的推理小说,憧憬法国等欧洲各国。我找到升学考试中英语简单的大学,终于侥幸考上了大学。
在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法律。终于告别英语了,我觉得非常高兴。但这种想法转瞬间烟消云散,因为大学里也有很多英语课。由于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及格,结果落得每年都要和1年级学生一起学习。在大学里,作为第二外语,我学习了法语和中文。难以理解的是,英语成绩最糟糕,但中文和法语的成绩却还算不错。
之后,我终于察觉到了学不好英语的原因。那是因为我对美国完全没有兴趣。我并不打算去美国。30岁之后,我借工作之机多次去过美国,但并未感受到美国的魅力。现在我已经近20年没去美国了。这是因为没有自己拿钱特意去美国的想法。相反,在学生时代,曾通过打工攒钱到中国旅行过。在参加工作之后,仅仅是法国,就自费去旅游过13次,还去过德国和意大利。
在日经中文网这个专栏的上一篇曾写道,学好外语需要极大的努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才,要掌握1种语言,都需要花费相应的时间。如果缺乏“想学习”这种强烈的动机,长时间学习就难以维持。如果没有兴趣,不管被如何强制,也难以高效学习。因此我的英语完全没有进步。
记得曾听印度孟买一位就职于日本企业的汽车司机说过下面的话。“要感谢父母亲。由于接受了教育,我才能说英语。然后当上外国企业的司机,从此摆脱了贫民窟”。他的英语是初级水平,但获得的工资却是不会说英语的驾驶员的数倍。在发展中国家,能说英语会让人生产生变化。
而在日本,即使会说英语,工资也不会翻番。充其量是有利于进入知名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学习英语的认真态度和动机与日本完全不同。日本人不擅长英语,还由于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社会整体并不重视英语能力。如果缺乏想变得生活富裕、想到美国留学等强烈的目的和动机,外语就很难学好。因此笔者一有机会就说,“是否真有学习英语的必要?如果没必要就别学了,那只是浪费时间”。
笔者曾过着与英语无缘的生活,但过了40岁,接到了单位令人惊讶的调令。让我担任日经英语报纸、英语杂志和英语新闻网站的编辑。如今到了中年,还要重新阅读高中时代的英语语法书,阅读英语报纸和杂志。但此时有了不可思议的体验。那就是高中时代完全无法理解语法的解说书,现在能够读懂了。
15岁上中学时,虽然老师讲解了英语的关系代名词、关系副词等语法,但却根本听不懂。因为日语中没有这些概念(中文也没有)。即使读参考书也无法理解。其实当时就连日语的语法,我连形容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都不清楚(中文中也没有这些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是15岁的我所无法理解的。
但是长大后能进行抽象思考了,再次读起英语的语法书大部分都能理解了。于是笔者得到了学习外语的启发。那就是不要太早开始学外语。幼儿时期记忆力很好,即使不懂语法也能把语言体系全部背下来。因此没必要学习语法。
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记忆力就开始有所减退。在这个年纪很少有人能够把外语全部死记硬背下来。如果不根据语法规则和理论来学习的话,反而将花费更多时间。而至关重要的语法对于笔者这样头脑不聪明的孩子来说太抽象太难了。大学时期学习的中文和法语,之所以理解的比英语快是因为当时具备了理解语法的思考能力。
关于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多门语言究竟好不好,笔者曾在之前的专栏里讨论过,这里就不再说了。不过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会说外语。但是笔者认为到了记忆力减退的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同时学习多门语言的效率不高。年纪更大一些能够很好地理解语法知识之后再学习不是更节省时间吗?学习外语并不是越早越好。
接下来回到笔者英语能力的话题。为了成为独当一面的英语编辑进行了努力,读了很多英语小说原著,还去英语补习班矫正发言。即便如此还是不行。50多岁后还是被“赶出”了英语部门。笔者还是太不关注美国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看中文杂志、法国和德国的小说。
一次笔者有机会与英国的律师讨论国际经济和金融。“你的英语表达能力不错啊。我们英国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就习惯了听外国人发音不正确的英语。不论口音多重的英语英国人都听得懂”。对于对方开的英国式玩笑,笔者在苦笑的同时也再次确信,语言只要理解就可以了。即使奇怪的英语发音被中国人嘲笑也无所谓。
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