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皇帝
2016/09/29
直至19世纪中期之前,尚不存在德国这个国家。由于邻国法国的巧妙外交政策发挥作用,德意志分裂为很多相互间不和的小国。19世纪初,法国的拿破仑军队击败了德意志各国的核心国家奥地利和普鲁士,日尔曼民族接二连三尝到失败的屈辱。在这种屈辱的背景下,产生了德意志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者认为,必须统一讲德语的日尔曼人居住的所有国家,建立强大而统一的德国。
随着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在200多年里一直主导欧洲大陆局势的法国失去了权威。但是,虽然俾斯麦是足以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军国主义者,但他并未进一步发动战争,同时没有提出更夸张的梦想。俾斯麦并未寻求与奥地利的统一,不希望占有广阔的领土。这就是被称为“小德意志主义”的想法。
德国统一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经济方面也形成超越英国的势头。但是,坐在首相宝座上的俾斯麦采取了甚至称得上懦弱的谨慎外交政策,不断避免与法国的再次战争。如果接着展开战争,充满复仇心的法国或将尽全力挑战德国。俾斯麦认为与法国的战争不利于德国的发展。
德国与俄罗斯签署秘密条约,彻底阻止了法国与俄罗斯联手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德国事态的发生。不管德国多么强大,如果同时遭到敌人从东西两面夹击也难以承受。此外,为了使法国的目光转向欧洲之外,俾斯麦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法国在亚洲和非洲获得新的殖民地。
但德意志帝国第3任皇帝威廉二世对俾斯麦的政策感到不满。认为德国已经变得强大,要求获得与之相适应的领土和地位。过去德国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主要部分,曾处于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德国的精英们力争实现这种复兴。威廉二世迫使俾斯麦首相辞职,随后撕毁与俄罗斯的秘密条约,反而开始与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结果促成了俾斯麦曾极力避免的俄法同盟。俾斯麦在德国统一后克制反法情绪,而威廉二世则公然显露反法情绪。
此外,威廉二世为了对抗控制全球海洋的英国,开始建造军舰。将向海外渗透势力的政策称为“新航线”政策,与英法两国上演了争夺殖民地的竞争。德国着手建造从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插手英国的中东政策。1905年,威廉二世突然访问了法国此前扩大势力的摩洛哥丹吉尔,与法国的紧张关系加剧。虽然此后通过举行国际会议,进行了协商,但德国的主张未能获得通过。德国1911年借助摩洛哥内乱的机会,将军舰派往摩洛哥的阿加迪尔,与法国的紧张关系再次升温。
面对新兴大国德国炫耀军事力量,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三个传统大国日趋感到警惕,随后展开对抗措施。在过去数百年里处于敌对状态的英国和法国在1904年签署了英法协约,建立了针对德国的共同战线。随后俄罗斯也加入协约,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成立。伙伴减少的德国从支持日尔曼民族的立场出发,与势力衰弱的奥地利结盟,还携手因遭英法俄侵蚀而同样弱化的土耳其。
俄罗斯推动的泛斯拉夫主义、德国推动的泛日尔曼主义这2个民族主义围绕奥地利皇储被暗杀发生了激烈冲突,1914年演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拥有强大的陆军,但面临与法国和俄罗斯的两线作战,结果遭遇失败。由于将部队分别部署于东西两线,德军在马恩河会战中被法军击败,失去了胜利的机会。俾斯麦的担忧成为现实。德意志帝国皇帝曾不惜一切扩张海军,但在以陆战为主的实际战争中海军并未发挥作用。
随后美国与英法俄联手,德国陷入劣势。1918年德国国内发生叛乱,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崩溃。此后无法放弃大国野心的德国又出现了希特勒,希特勒提出复兴日耳曼民族,合并了奥地利。之后德国与取代英法成为大国的美国和苏联开战并再次失败。为了实现所谓的大国梦,德国在第1次、第2次世界大战中约有1千万民众(包含奥地利人)丧生。
第2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终于放弃通过力量改变现状的做法。与宿敌法国达成和解,创造欧盟(EU)。虽说现在欧盟是一个联盟,实际上却是经济实力突出的德国一枝独秀。德国既没有牺牲民众的性命也没有损失财富,便获得了威廉二世梦寐以求的欧洲大陆霸权国家的地位。
如果威廉二世没有试图通过力量而实现梦想会怎么样呢?继续与俄罗斯的秘密条约,不与英国发生争端,使法国陷入孤立……。英法俄3国将不会构筑对德包围网。19世纪末,德国在钢铁生产等重化工领域超过了英国。如果继续俾斯麦的合作外交,估计用不上30年德国就将成长为欧洲各国携起手来也无法对抗的强大国家。
但是威廉二世却过于急躁,在尚未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在军事和外交层面加强攻势,促使英法俄形成反德同盟。最终德国原本30年就能获得的霸权国家的地位历时100年才得到。聪明的读者朋友们应该清楚笔者想说什么了吧。“新航路”、“增强海军”、“铁路建设”、“民族复兴”……。如今在亚洲经常可以听到与19世纪相似的口号。
最后笔者想再画蛇添足的说一句,孙子有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村山宏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