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之间玩穿越寻商机

2012/05/21


       日经中文网 村山宏:每当有中国人问笔者“从事什么职业好?”我都会建议“当个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辅导师挺不错的”。最近10年来,日本患抑郁症和躁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人增多,到专业诊所接受治疗的患者也急速增加。日本发生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中国出现,如果现在就成为精神科医生或心理辅导师,不但可以在将来不断增多的心理疾病治疗领域为社会作出贡献,还可以有稳定的地位和收入。

图为在日本急剧增加的心理辅导师(此图与本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大约10年前,日本患心理疾病的人还不像今天这么多。记得当时每当看美国电影时,就会看到里面出来很多“精神分析师”或者“心理辅导师”等心理专家,让人不知就里。例如美国电影《老大靠边闪》(2002年),滑稽地讲述了一位平日一副强人像的黑手党大佬因为精神压力患上“恐慌症”,定期去看心理医生的故事。那时我总是不以为然,“噢,竟然有这么多心理专家出现在电影中,看来美国患心理疾病的人确实很多啊!大概美国是一个精神压力很大的竞争社会吧”。

       但是,好像在追赶美国一样,日本心理疾病患者也开始增加。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显示,1996年患有抑郁症等心境障碍患者只有46万人,而到2008年已经增至104万人。笔者的熟人中也有人患上了抑郁症,要一边服用抗抑郁药物一边工作。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加,专业诊所也开始增多。如今东京到处都可以看到“心疗内科”的招牌。可能是日本也成了和美国一样的压力社会,社会对从事心理疾病治疗的辅导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一种商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国发生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后同样也会在日本发生。日本和美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直以来具有10~20年左右的差距。日本比美国落后10~20年,也就是说日本一直在追赶美国,美国发生的现象在大约10~20年后会在日本发生。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汽车文化迎来黄金时代,而到上世纪70年代私家车在日本也普及到了各个家庭。在海外旅行方面,美国从上世界50年代开始兴起,而在日本团体海外旅行成为大众话题则是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以后。

       由于日本和美国在流行趋势方面存在时间差,当日本人看美国社会时,就犹如乘坐“时间机器”观察未来的日本社会。如果早一步察觉到未来的流行趋势,进而尽早为将来的热潮未雨绸缪,这样在生意上取得成功也就易如反掌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流行超市行业,有日本人预感到超市必然也会在日本流行起来,于是聪明的经营者就将自己的店铺改为超市。果然不出所料,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零售业的重心开始变为超市,仿效美国的经营者们都取得了成功。提前捕捉到美国的流行趋势,然后将其引入日本的手法称之为“时光穿梭经营法”。


 图为东京新宿车站内的景象
       日本的经营者会经常到美国进行考察,以寻找可能在未来日本获得发展的商机。汉堡店、便利店、连锁餐厅以及健身俱乐部,这些都是日本从美国引进的生意,其中大部分可以说都取得了成功。而韩国和台湾的经营者们都在盯着日本。他们认为日本发生的现象在大约10年时间后会在韩国和台湾发生。那些坚持学习日本、提前从日本身上找到商机的经营者都取得了成功。

        与日本人相比,台湾的经营者可能更卓越地发挥了“时光穿梭经营法”的作用。日本的流行趋势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在台湾掀起热潮,而不久又会在中国大陆受到追捧。这是因为台湾的经营者仔细考察日本的商机,将其引入台湾大赚一笔后又拿到中国大陆进行推广,于是又大赚一笔。台湾食品厂商将日式方便面(康师傅)和仙贝(旺旺)推广到中国大陆,从而获得了巨大收益,这在台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最近台湾企业开始与日本企业联手在中国大陆拓展日式便利店(全家便利店)、汉堡连锁(摩斯汉堡)以及咖啡馆(统一午茶风光),都取得了成功。 

       据分析,中国大陆的经济水平已经相当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水平。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已经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如今中日间往来正日益频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也更加容易。中日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日本发生的热潮在不久之后就会在中国发生。中国人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日本应该能成为参考。以何种时机将商机引进中国?为满足中国人需求如何进行改良?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这种“时光穿梭经营法”不仅对寻找今后商机有利,对避开即将过时的商业模式也大有裨益。如果观察在美国和日本已经日薄西山的商业模式,就能知晓未来中国的哪些产业会出现衰退。有中国人问笔者,“将来当个记者怎么样?”对此笔者总是不置可否。在美国除了一部分财经类媒体外,各媒体都陷入了经营困境。这种影响势必在不久的将来波及日本,进而影响到中国,虽然笔者不希望看到……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体育社团培育一流经营者
                                                          当13亿中国人贪婪国际新闻之日
                                                          经济掉下来,文化走出去
                                                          世界第一带来的不幸福
                                                           中国人和日本人谁才是“狼”?
                                                          中国企业该不该世袭?
                                                          日本糕点师的残酷物语
                                                           “知识越多越反动”
                                                           调控与生产过剩的怪圈
                                                           推理小说是中国法制的镜子? 
                                                           巴黎LV专卖店里的中国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