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真的关心政治吗?
2015/11/27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日本掀起了学生运动热潮。左翼激进分子高举共产主义革命的大旗,策划了炸毁企业设施、劫机等行动。他们不仅与警察进行武装斗争,还因派系斗争而自相残杀。右翼势力也不甘示弱,引发了冲入自卫队基地、煽动政变、集体自杀等一系列事件。另一方面,利益敏感的学生接近有实力的政治家,通过帮助政治家竞选获得自己的就职优势。各种各样的政治活动家们不厌其烦地将民主主义、人权等词挂在嘴边,给人留下了虚伪的印象。
在我上大学的80年代前半期,在日本高谈阔论政治的人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特殊人群”。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感兴趣的还是谈情说爱。女性讨厌谈论政治的男性,男性也对谈论政治的女性敬而远之。没有哪个年轻人愿意谈论政治。即便是学政治的学生,也很少会把政治挂在嘴边。
经济发展也是日本年轻人对政治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60年代,不少日本人仍然生活困苦,以学生为首的年轻人也同样生活不轻松。年轻人要改变政治经济体制、改善日本社会的意识十分强烈。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人们足以维持生计,年轻人对社会和政治的兴趣也就自然变淡了。
中日两国政治意识的差别或许还源于体制的不同。直到80年代,中国的政府机关还在方方面面管理着人民的生活,包括升学、就业、户口、住房、工资、粮食……。老一辈的中国人一定对“分配”这个词记忆犹新。不论想要什么都得得到上级机关的同意,人们为此不知吃了多少苦头。要想顺利办成一件事,也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政治交涉”。
日本在这一点上不一样。日本人民即使离开政府也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日本政府原则上不能干涉人民的生活。只有因失业、生病等原因走投无路的人才会依靠政府的援助。在日本,政治家和行政机关官员的权力没有中国那么大,人们也并不期待政治家和官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什么大作用。尽管中国自80年代起推行改革,市场经济的范围得以扩大,但是政治似乎仍在许多方面干预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人关心政治与其说是出于喜欢,不如说是为现实所迫。
说起对政治的关心,我不由想起了台湾的漫画家L。他曾经创作了大量讽刺前总统李登辉的政治漫画。但是,随着民主化的不断推进,等到人们可以公然批评政府时,他却不再创作讽刺漫画,而是成了兜售大陆画家作品的销售商。我询问L为何不再创作时,他给出的回答是“觉得政治没意思了”。在台湾,国民党也曾在各个方面管理着人们的生活。随着90年代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政治也逐渐不再干预生活了。
与利用政治谋取金钱和地位相比,不关心政治以及政治力量不强的社会或许更加幸福。如果人们不再依赖政治,腐败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也就不容易产生。
但是看到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日本现状,有时我也会想“这样真的好吗”。因日本年轻人不关心政治,国政选举的投票率已经跌至50%。举行选举时有一半的人不参与投票。尤其是日本年轻一代不参与选举。结果,只占日本总人口20%的人投票给特定政党,使其成为议会多数派,为所欲为地掌控政权。一个仅由20%的人的意向决定政治的社会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健全的社会。
年轻人不参与投票,不禁让人担心政治家不再重视年轻人的利益。无论什么选举,热心参与投票的大多是地方城市和农村的老人。想要赢得选票的政治家自然就会采用优待老人的政策。老人福利和养老金政策逐年得到改善,大城市的年轻人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援。相反,年轻人还要上交很多税金。从税收分配的角度来看,日本正逐渐成为不利于年轻人生存的社会。即便如此,日本年轻人也不愿去投票。在日本,满20岁即享有投票权。2016年起,又将改为满18岁即可参与投票。今年夏天,因反对安倍政权修改安全保障法案,一些日本年轻人围堵了国会议事堂。然而日本年轻人有多少人会真正参与投票呢?
年轻时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我如今也开始热心讨论起政治。在日本年轻人眼中,或许我已经成为一位“十分危险的大叔”。
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亚洲总局编辑委员 村山宏,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