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空军的那段蓝天情

2015/03/23


      村山宏为日经中文网撰稿:中国空军的军机和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异常接近、尾随跟踪的消息总是不断,而处于“敌对关系”最前线的无疑是两国的军机飞行员。即便如此,两国的空军指挥官未必一直是相互仇恨的。实际上日本人直接参与过中国空军的创建,在相互对立的背后,中日双方的空军官员也一直抱着相互尊重的态度。在谈论双方是敌是友之前,让我们先暂且抛开感情因素,回顾一下曾经让友谊花朵绽放在蓝天之上的历史故事。

 
       首先要提到的是梅屋庄吉(1869~1934)这个人物。几年前在东京上野的美术馆举办过一个有关梅屋庄吉的摄影展,笔者当时看过后感到非常震惊。因为摄影展里摆满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众多中国革命家的照片。梅屋庄吉不但是电影制作公司“日活”的创始人之一,一个为日本电影事业奠定基础的实业家,事实上他还是孙中山日本友人当中最亲密的合作者。宫崎滔天、山田良政和山田纯三郎兄弟等日本人用自己的一生宣传中国革命、参加中国武装起义并一直跟随孙中山左右的事实是人人皆知的。不过梅屋庄吉并没有直接参与激烈的行动,而是在资金方面为孙中山的活动提供了帮助。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从饺子起源于韩国说起

   房子、国家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

   中国为啥这么贵

   爱国青年们,知道高杉晋作吗?

   中国人和美国人为什么被讨厌

   为MAO酱流泪的中国人

   “小日本主义”值得中国参考

   中国菜并非世界第一!

   中国“爱国青年”该学半泽直树

   二流万岁!

   将中日关系从政治家手中夺回

  “早恋”拯救中国教育

   “节俭令”之后需要“减肥令”

  中国的“战略病”与日本的“无战略病”

   文明不是靠法律约束出来的

  “大国意识”阻碍中国

 
  》》》更多

        梅屋庄吉是1895年在香港与孙中山相遇的,因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产生共鸣,许下诺言要毕生相助孙中山。梅屋庄吉许下的诺言令人印象深刻:“君举兵,我以财政相助”。当时孙中山29岁,梅屋庄吉27岁,两位近乎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就此开启了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之旅。梅屋庄吉原本是在日本市场投机大米失败而流落香港的,在孙中山面前他夸下了海口。不过梅屋庄吉并未食言。在新加坡的电影业务获得成功之后,他回日本创办了电影公司。在实业方面取得成功的梅屋庄吉毫不吝惜地向孙中山及志同道合的革命家们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资金。他所资助的金额如果换算成现在的日元,估计将达到1万亿到2万亿日元。

       在向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输送武器的同时,梅屋庄吉还不断地资助了从中国流亡到日本的革命家们。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的二次革命失败,并于1913年至1916年流亡日本。这段流亡期间孙中山的居处就是梅屋庄吉提供的。不仅如此,梅屋庄吉夫妇还是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媒人,两人的婚礼就是在梅屋庄吉的家里举行的。或许是念起梅屋庄吉当年的恩情,1978年宋庆龄邀请梅屋庄吉的女儿夫妇访华,表达了深深的感谢之意。

       梅屋庄吉的子孙在东京经营着一家有名的餐馆日比谷松本楼,里面挂有梅屋庄吉与孙中山的照片。根据日本航空自卫队航空幕僚长(当时)田母神俊雄氏的记述,2008年时任中国空军司令的许其亮(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访问日本时,提出想在松本楼就餐,并在松本楼进行了宴请。中国空军的领导人为什么要特意拜访与梅屋庄吉有缘的地方呢?这一点也许让人意想不到:梅屋庄吉还曾应中国革命军的要求帮助建立过空军。梅屋庄吉招募从美国归来的日本飞行员坂本寿一,在日本滋贺县设立航空学校,训练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并为购置飞机投入了大笔资金。

       事实上坂本寿一的飞行队1916年在山东参加过对北洋政府的作战。这是革命军首次用飞机进行军事作战。借助梅屋庄吉的资金成立的革命军飞行队成了后来中国空军的摇篮。也许这就是许其亮拜访与梅屋庄吉有缘的松本楼的真正原因吧。梅屋庄吉的曾外孙女、松本楼副社长小坂文乃在谈到这一不为人知的内容时,透露许其亮讲过“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这句话。中国媒体也报道了许其亮访问松本楼的消息,并记录了许其亮的发言:“中日两国之间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是我们必须超越这段不幸。梅屋先生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我们中国人绝不能忘记。今天,我们也要为建立这样坚实的两国关系而努力”。

       在参与创建中国空军的日本人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就是林弥一郎少佐。根据曾任日本航空自卫队高级官员的佐藤守的博客及筑紫女学园大学教授崔淑芬的调查论文,介绍一下林飞行中队的秘闻。

       林弥一郎少佐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率领了一支隶属于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陆军)的飞行中队。日本投降后的1945年10月,林弥一郎少佐与手下的300多名士兵在返回日本的途中,在辽宁省一个名叫上汤的小村庄遇到八路军,被要求交出武器。林弥一郎少佐还被要求去沈阳见八路军的官员。林弥一郎少佐到达沈阳后,等待他的是林彪、彭真、伍修权三位八路军领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三位领导竟向一直是敌人的林弥一郎少佐提出了帮助八路军创建空军的要求。



       据称,彭真对林弥一郎少佐表示:我们过去没有空军,作战时非常困难。希望你一定要帮助我们建立空军。伍修权还把长征以来一直佩带在身上的手枪取下来送给了林弥一郎少佐。作为军人,林弥一郎少佐被伍修权的体谅和充满魅力的人情味所感动。在与300名日本士兵商谈时,林弥一郎少佐没想到许多人都提出愿意与八路军合作。于是整个飞行中队做出了帮助八路军的决定。

       由此八路军(解放军)创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曾经是日本兵的飞行员就此开始了与解放军同甘共苦的日子。为躲避国民党部队的进攻,学校辗转东北各地。林弥一郎少佐作为副校长同以前的部下一起开始向解放军的飞行学员们传授飞机操纵技术。他们收集日军留下来的飞机废品,制造出8架用于指导学员的九九式高级教练机。教练机没有防风玻璃,座椅也满是补丁。这样的训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在语言不通的条件下,这些日本人通过各种手势和动作坚持不懈地给中国飞行学员们传授飞行技术。当学员们领会自己的意思时,他们会报以会心的微笑。这种笑容的不断积累,在师生之间建立了超越曾经是敌对关系的相互信任。在林弥一郎少佐的航空学校里掌握了基本技术的学员们后来很快熟练地操控了苏联提供的喷气式米格战斗机。这些航空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后成为空战的指挥官,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军吃到了苦头。虽然随后陆陆续续有毕业生升任中国空军高级官员,但他们却一直都把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亲切地称为“老航校”。

       林弥一郎1956年就回到了日本,但日本人直到90年代才了解到这些情况。他回到日本后一直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直到晚年也没有讲更多的内容。中国空军没有忘记林飞行中队的恩情。1986年举行“老航校”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时,当时的空军司令王海将军将林弥一郎等人邀请到中国。林弥一郎于1999年去世。

       在林飞行中队里还有一部分人在中国去世,未能实现生前返回日本的愿望。根据崔淑芬教授的调查,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烈士陵园里,有一块刻着33位日本人名字的墓志铭,上面写着“故三十三位日本友人自一九四五年始即服务于中国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工作十余年之久因劳累成疾先后在中国病逝安眠于被称第二个故乡的牡丹江白水黑山记录了这些日本友人为中国空军建设做出的突出业绩…”。

       当然,中日航空合作留下的故事并非全是美好回忆。在帮助孙中山的许多日本人当中,也许有些人完全是动机不纯,利用削弱清朝的力量来帮助日本顺利进入中国。而林飞行中队之所以与解放军合作,也许是因为不想被交给苏联军队。但不管怎样,这些在最前线曾经冒着生命危险与中国合作的日本人,我们是不能忘记的。梅屋庄吉曾受到过日本宪兵的调查,资料也被扣押。帮助共产党的林飞行中队一边到处躲避国民党军队进攻,一边向中国的飞行学员们传授飞机操纵技术。

       邻国之间尝试建立良好关系这种事情在全世界并不多见,历史上也几乎没有。中国将日本树为假想敌是很自然的事情,日本将中国视为假想敌也同样不应感到奇怪。但是正因为相互比邻,才会因此产生浓厚的人文关系。那些帮助创建中国空军的日本人并非出于国际政治战略的目的或是为了中日友好的美名而工作。他们只是为了帮助眼前的朋友而已。

       希望下次到中国,抬头仰望天空时,还能再次轻松回想起在蓝天上描绘梦想的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那段友好故事。


  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亚洲总局编辑委员 村山宏,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专栏-日本人小声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