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GPS投入使用引发关注
2012/12/28
![]()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室主任冉承其在27日的记者会上(kyodo) |
在去年以来的试运行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掌握灾害信息、飞机和船舶的位置。为了建立覆盖全球的体系,中国计划到2020年总计发射35颗卫星,预计新增投资额将达到400亿~500亿元。
今后,除了将开发支持这一系统的汽车导航系统和手机之外,还将开发GPS信号接收芯片等电子部件。据中国政府推算,相关产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在2012年将达到1200亿元。
目前受到关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冉主任表示北斗为军民两用技术。开发自主导航系统将有利于中国的国防。对于在定位导航技术上长期依赖美国的中国军队而言,发展精度高的自主定位系统技术是非常紧迫的课题。
中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讨论开发自主的定位导航技术,2000年中国企业、政府、研究机构和军队联合发射了实验性的定位卫星。今年10月发射了第16颗定位卫星。
在宇宙开发领域,今年6月中国首次成功完成了宇宙飞船载人交会对接,在2020年之前还将讨论自主建设宇宙空间站。
![]() |
图出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官方网站 |
中国正在设想在军事上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发生紧急事态之际,中国政府可能采取下调面向外国的定位服务的精度等手段。此外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舰船将凭借定位信息优势加快进军海洋。
而在民生领域也将掀起波澜。如果目前中国当局宣称的“定位误差在10米左右”的说法属实,那么该系统的竞争力可以说非常强大。
调查研究国内外宇宙开发的日本宇宙论坛常务理事吉冨进认为:“在汽车和船舶的定位系统方面潜力巨大”,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开始投入使用后,将会扩大与之配套的汽车导航系统和定位传感器市场。
有分析认为,从中国的卫星发射能力来看,到2020年前后建立覆盖整个地球的体系具有可行性。吉冨常务理事认为“GPS和欧洲的定位卫星网也是30颗卫星。如果发射35颗卫星,就可以覆盖全球”。
围绕卫星定位技术,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具有领先优势的美国之外,欧洲和俄罗斯也正在开发自主的系统。日本政府考虑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将建立国产定位卫星系统“准天顶卫星”定为重点课题。
((岛田学、草盐拓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