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航天强国”路上遇坎
2017/07/04
中国最先进的火箭“长征5号”7月2日发射失败。长征5号是用于月球表面和火星探测以及中国自主空间站建设的主力大型火箭,是中国最高领导层计划2030年确立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强国”地位所不可或缺的存在。长征火箭在6月份发射时也出现失败,这可能会给中国的航天开发计划投上阴影。
![]() |
中国推进航天开发不可或缺的火箭“长征5号”的模型(右)(北京的展会,AP) |
“我们对中国航天没有失去信心”,《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7月3日就长征5号发射失利援引“中国军网”等的评论发布一则消息,介绍了中国技术水平之高,以及美国和欧洲等借鉴发射失败的经验使技术进步的事例。
长征5号通过将机身体积扩大至原来的1.5倍等增加了燃料装载量,是能将以往2.5倍的设备投入轨道的世界最大级火箭。2016年11月首次发射取得了成功。由于其发射能力较高,中国打算年内用来发射计划从月球表面带回土壤的月面探测器“嫦娥5号”。另外,还计划运载预定2022年完成的空间站建设所需的模块,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2021年用来向火星发射探测器。
![]() |
搭载载人航天器的“长征2F”火箭被发射升空(2016年10月,xinhua-kyodo) |
关于航天开发战略中重要的火箭发射失利的原因,国营媒体新华社只报道说“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中国6月中旬发射火箭“长征3号B”也以失败告终。此次发射前也有声音表示担心,不过当局称,已查明失败原因并彻底解决,强行进行了发射。
某政府关系人士指出,“如果有重要事件的话,很难会因为技术原因延期”。7月2日发射被认为是为了配合香港回归20年。
“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在喜迎党的十九大、建军九十周年、香港回归二十周年前夕,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25周年之际,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4月下旬的记者会上如此强调。分析认为,作为年内利用长征5号发射月面探测器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此次发射。
![]() |
也有观点认为“长征5号是冒险行为”。中国某科学技术人员指出:“通常发射新火箭时,新技术不能超过整体的30%,而长征5号几乎全是新技术”。认为可能是快速的开发节奏提高了失败风险。
中国的航天开发通过军民一体集中投入预算取得了进步。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2016年年底的记者会上自信地表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自2011年以来,截至2016年11月,共实施86次发射,成功率达97.7%”。中国媒体也宣传了长征火箭的高可靠性,不过,如果重视发扬国威而轻视现场实际情况的话,反而可能离“航天强国”越来越远。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多部田俊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