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航母进入太平洋看到的

2016/12/26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航母“辽宁”舰为核心的编队12月25日穿越连接冲绳—台湾—菲律宾的“第一岛链”驶入西太平洋。这是首次确认中国军队航母在西太平洋展开训练,显示中国军事力量扩大已进入新阶段。进入12月后持续展开积极活动的中国军队被认为是彰显实战能力的提高,以牵制美国特朗普新政权。

 

   日本自卫队确认,除了航母之外,还有3艘导弹驱逐舰、2艘护卫舰,总计6艘。中国舰队已穿越位于冲绳本岛和宫古岛之间的宫古海峡。航母编队刚于12月中旬在渤海实施了首次实弹演习。据中国媒体报道,此次训练采取罕见体制,由海军司令吴胜利亲自担任指挥,从渤海驶向黄海、东海,同时实施了舰载战斗机“歼15”的起降训练等。

 

在辽宁舰进行的歼15训练(12月23日、kyodo)

   《环球时报》电子版在24日的报道中,针对航母的行动援引军事专家的说法称,“某种程度是对相关国家挑衅行为的一种暗示”,认为意在牵制通过与蔡英文通电话等等对中国施加压力的特朗普。此外,《环球时报》电子版25日刊登了题为《预防敌人从海上进攻中国》的文章。

 

   辽宁舰是从乌克兰购入后改建而成的中国首艘航母。据称其目的是为了在国内建造航母而展开研究和训练,但最近提高了活动级别,并且通过国家媒体公开了内容。显示出有意向外界彰显正在提升实战能力。

 

 

   中国重视在台湾“有事”等之际防止美军靠近的“阻截与区域封锁战略(A2/AD)”战略,“第一岛链”对中国来说是军事战略上的防卫线。

 

   根据1980年代提唱的构想,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在第一岛链内侧确保制海权,在2020年之前在连接伊豆诸岛和关岛的“第二岛链”内确保制海权。虽然实现缓慢,但据称目标至今仍未改变。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已经反复实施穿越第一岛链的训练。

 


      要将航母投入日常使用,最少需要3艘航母。辽宁舰4月发生战斗机降落失败、飞行员丧生事故,在运用层面仍面临诸多课题。不少观点认为,当前中国航母穿越第1列岛线仅仅是象征性意义。不过,将来如果中国的航母穿越第1列岛线成为常态,可能对重视西南群岛防卫的日本的防卫战略产生影响。

 

      中国正在辽宁省大连市建造第2艘航母,预计将于近期下水。中国的军事信息网站最近发布消息称,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少将)透露中国已从2015年3月开始在上海建造第3艘航母,同时主张为了使舰载机高效从航母起飞,有必要在第3艘航母上首次搭载“飞机弹射器”。

 

      如果消息属实,与利用被称为“跳台”的倾斜船头甲板使飞机起飞的辽宁号和正在建造的第2艘航母相比,第3艘航母将能够搭载更多的战机。这意味着中国获得了战斗力大幅提升的航母制造技术,未来可能实现航母的量产。

 

      据中国相关人士透露,2015年年底签订购买合约的4架俄罗斯最尖端战斗机“苏35”将于近期交付中国。在美国政权更迭之前,中国军队的活跃活动有可能继续。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永井央纪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