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自主“太空基地”的路上前进
2016/09/18
天宫2号于9月15日下午10点4分,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2号F”火箭发射。16日之前按计划进入高度近400公里的轨道。
![]()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月15日晚“长征2号F”发射瞬间 (xinhua-kyodo) |
在2017年4月之前,中国将发射首艘太空补给船“天舟1号”,启动向天宫2号补给燃料的试验,逐步验证宇航员长期停留的宇宙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不可或缺的技术。
中国2011年发射了“天宫1号”,随后曾2次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表示,天宫2号已经发展为能进行更尖端试验的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中国领导层对太空开发持积极态度,提出在2030年之前成为与美国和俄罗斯并驾齐驱的“宇宙强国”的构想。在载人太空飞行领域,通过神舟11号进行了6次,2013年12月使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进行了地质调查。
这些均取得成功的,除了美俄之外只有中国。宇宙空间站将在2018年前后启动建设,2022年前后建成。此外,还发布了带回月球表面土壤的探测器,并计划进行火星探测。
不过,在日本和美国,强烈担忧中国的太空开发构成安全保障上的威胁。日美等国运营的国际空间站(ISS)将在2024年停止使用,随后将处于中国垄断载人宇宙空间站的状态。火箭和宇宙飞船的诱导技术可以用于弹道导弹的开发。
据新华社报道,武平在14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天宫2号的发射邀请了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欧洲航天局(ESA)等的代表。对国际合作显示出积极姿态,但并未提及与日美的合作。
发射天宫2号的15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国媒体大张旗鼓报道了发射的成功,似乎还希望借此弘扬国威。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山田周平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