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强弱预期交织在一起
2023/01/06
围绕中国经济的前景,市场的强弱预期交织。中国调整防疫措施后,感染蔓延。由于启动经济刺激措施,股票市场押注随后的经济复苏。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则悲观看待眼前的疫情蔓延导致的经济混乱,维持低迷。市场参与者正在关注疫情蔓延何时结束。
自中国去年12月启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感染人数迅速增加。这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明显混乱。但对中国股票的抛售压力较小。在1月5日的香港股票市场,恒生指数较前一日上涨1.3%,收于2万1052点,创出约半年来新高。与创出最近最低点的2022年10月底相比上涨43%。
![]() |
投资者之间有观点认为,目前疫情蔓延导致经济出现混乱,但通过群体免疫的获得,疫情蔓延将较快结束,有助于经济的V字型复苏。有推算称在北京市和上海市,感染率已达到50~60%,有观点认为新增感染正在大城市率先见顶。
美国摩根士丹利去年12月将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从5.0%上调至5.4%。认为(始于1月21日的)春节前后全国感染将迎来高峰,自(感染告一段落的)3月起,经济活动快速复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孙立行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为5.0~5.5%,存在达到6%的可能性。
政府已启动经济刺激措施,这也构成支撑。中国的监管部门去年11月发出通知,要求银行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意味着改变政府2020~2021年提出的房地产融资限制。去年12月下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面临根深蒂固的通货膨胀问题的欧美形成对照,中国再次彰显出借助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经济的态度。
![]() |
中国北京的市民(2022年12月31日) |
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需求减少的不安仍然突出,作为原油期货指标的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的近期合约1月4日较前一日暴跌5%。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中国属于最大消费国的铜和铝等有色金属联袂走低。
有观点认为由于疫情蔓延,“供应链已开始发生混乱”(专业贸易商)。瑞穗银行的能见真行表示,由于担忧制造业的生产活动陷入停滞,“以对目前需求动向敏感的实际需求方为中心,似乎出现抛售”。
两个市场出现差异的根源是,股票市场正在抢先押注未来的V字型复苏,而商品市场则担忧眼前的需求减少。
此外,股票市场特有的因素也被指出。香港股市容易受海外投资者交易动向的影响,由于担忧在去年秋季出现抛售,结果导致了大跌,所以反弹相应地容易加强。
经由沪深港通的去年11、12月外国投资者对A股的净买入额分别达到601亿元和350亿元,与创出过去第2高净卖出额的去年10月(净卖出573亿元)相比明显转向。不过,在A股市场,处于限制下的外国投资者对市场整体产生的影响力有限。上证综合指数相比去年10月底仅上涨9%,显得逊色。
![]() |
资本市场的中美对立也出现改善。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主席埃里卡·威廉姆斯 去年12月宣布,确保了旨在审查中国大陆和香港企业审计情况的“完全访问权限”,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被摘牌的风险下降。显示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美国存托凭证(ADR)等价格波动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比去年10月底上涨了6成。
但是,如果目前的疫情蔓延长期持续,股票市场的买入势头减弱的可能性很高。从中长期来看,除了债务问题之外,人口减少等结构性问题也很多。中国将在3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届时的政策引导也很可能影响到海外投资者。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土居伦之 上海、川路洋助、今堀祥和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