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构筑新时代“援蒋通道”

2013/07/29


      随着高速公路、铁路以及物流网的建设,抗战期间被称为“援蒋通道”的滇缅公路正逐步发展成产业集中的贸易通道。中国为了将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东南亚地区融入本国经济,正积极开发和利用这条通道,并计划构建一个一直延伸至南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网络。

 
     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瑞丽市。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在郊外的山间蜿蜒盘行,市内高速铁路的车站正动工兴建。街道悬挂的标语上写着“改革开放不停步”。

     2010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撤消了与六国约9成贸易项目的关税。2015年以后还将撤消与缅甸等国之间的关税。考虑到今后与缅甸市场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驻瑞丽。

     从终点到起点

      总部位于重庆的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预料到缅甸的需求将会增加,在瑞丽新建了组装厂。该公司去年在这里生产了40万辆摩托车,相当于通过瑞丽向缅甸出口总量的60%。

      抗战时期作为援蒋通道终点站的云南省昆明市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通往中南半岛的总起点。通过建设连接昆明与曼谷的高速公路“南北走廊”,云南省与泰国的贸易量以农产品为中心,在2010年以后迅速增长。另外,从昆明通往仰光、万象、金边的国际高速铁路也正在建设中,预计2017年竣工。

      云南腾俊国际投资集团于2012年在昆明郊外新建了一座占地200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将来在引入物流线路后,可以通过3条国际通道分别出口到各个不同的国家。该公司副总裁陈明清认为这里拥有地利条件,他强调称,如果以昆明为枢纽的话,可以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
     
      看到昆明所具备的物品集散能力,外资企业也开始行动。
  
      印度才是终点

      可口可乐公司正把昆明视为面向中国内陆地区的商品配送中心,并利用这里与东盟各国的商品形成融通。美国大型零售商沃尔玛也看好昆明的商品集散能力,最近在此开设了采购办事处,并已开始采购。

      美国微软对居住在云南省的许多东南亚语系少数民族非常感兴趣。预计今后来自周边国家的人才也将聚集到昆明,于是决定在这里建立研发中心,开发可支持泰语、缅甸语等18种亚洲国家语言的软件。微软认为与在各国分别建立基地相比,这里可以在获得人才以及软件开发方面提高效率。
      
 
      中国的视线远不止东南亚,而是瞄向了更远的地方。这就是以昆明为起点,经过孟加拉国前往印度加尔各答的远距离物流网“中印经济走廊”构想。援蒋通道在抗战期间将援华物质从印度运到昆明。现在尽管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始于昆明的通道最终通向印度也属自然。云南省政府的一名官员称,再也不觉得云南是“边远地区”了。

       从边防线到经济前沿

       中国政府一位高官也在发言中指出,曾经的边防前线现在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区。中国政府看到仅靠扩大本国内需已无法维持经济发展,因此,近年来在战略上开始重视利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来推动本国经济。

       开发边境地区,将其作为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就是这一战略的中心。中国在陆地上与14个国家接壤,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币贸易也是该战略的延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在政治主导下不断扩大的经济圈。与上海和广东等沿海地区以市场为媒介、在经济主导下不断发展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尤其在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南半岛,如今呈现出中日两国在这里展开争夺的格局。日本以比较亲日的泰国为基地,将活动范围横向拓展到越南和缅甸等国,而中国则从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展开南下。

       东盟2012年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而与日本只有2060亿美元,只有一半左右。在于东盟的贸易方面,与5年前相比,中国增长了73%,而日本却减少了5%。不过缅甸等国已对影响力急剧扩大的中国产生警惕。这也成为缅甸急于与日美改善关系的一个原因。

      中国还希望借此来对抗日美正试图建立的对华包围圈。因为中国并不希望由正在推动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的美国来掌握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