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业遇到房租尴尬
2013/06/24
![]() |
“今天上午7点开店,到了下午销售额仍然是零。我们10年前就在这里做生意,但自去年起就一直亏损”,在店铺内面向女性销售珠宝饰品的男性店主这样说。
据称,为了节约租金和人工费,原先的两处店面缩小至一处,但销售额仍然太少,根本不赚钱。
另外一家茶叶专卖店的女店员表示,“租金每月2万4000元,如果加上电费和管理费,每月营业支出超过3万元,但销售额勉强只能到1万元”。在很多店铺将更新租赁合同的6月底,包括该店在内,预计将有更多店铺将撤柜。
![]() |
由于销售低迷和租金上涨,商户正相继撤出(浙江省杭州市的大型商业设施) |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全国零售企业前100家销售额仅同比增长11%。低于雷曼危机后的2008年,创有统计数据的2005年以来新低。
在销售额增长乏力的同时,租金负担加重更可谓雪上加霜。据美国大型房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杭州市商用项目平均租金比2年前上涨24%。在中国,承租人法定权利很少,租赁方在重签合同时提高租金理所当然,如果拒签将遭到强制驱逐。因此,租金易于上涨,与杭州类似,上海市租金较2年前上涨26%,北京市上涨20%。
![]() |
撤退最为明显的是对盈利更为重视的外资零售企业。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全国外资百货店和超市总计有16家关闭。在上海市,马来西亚资本的百盛虹桥店在开业10年后关闭。
中国政府公布的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2.8%。增幅比3月扩大0.2个百分点,看起来仍然表现强劲。但是,从零售业一线可以看出,中国内需的严峻程度可能超出预期。
(土居伦之 上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