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调查预测:中国2023年增长4.7%

2022/12/29


      中国调整疫情应对措施,已计划放宽出入境的管理。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汇总的中国经济学家调查显示,中国2023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期平均值为4.7%。在2023年下半财年之前,有望迎来经济复苏,但充满不确定性。

 

      从经济学家的增长率预期来看,2022年为3%,2023年为4.7%,2024年为5%。2022年大幅低于目标(5.5%左右)以及不含中国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5.4%,亚洲开发银行预测),除了疫情发生之后的2020年之外,创出197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针对2023年,在作出有效回答的36名中国经济学家中,17人预测增长4%左右,16人预测增长5%左右,预计增长再次加速。

  

 

      预测2022年增长2.8%、2023年为5.4%的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认为,随着经济活动的重启加速,以个人消费为中心,2023年4~6月起将实现强劲的V字型复苏。摩根大通的朱海斌也指出,在2023年1~3月大幅减速之后,自5月起将重回强有力的复苏轨道。

 

      汇丰银行(HSBC)的刘晶认为,疫情防控措施一直成为服务消费的绊脚石,随着进一步放松,消费复苏将变得明显。京东集团的沈建光表示,在政策调整的初期,感染人数将增加,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情况趋于稳定,积极影响将逐步显现,迅速复苏。

 

      不少经济学家均认为,在经济下滑之后将在初春触底。三井住友DS资产管理公司的佐野铁司预测:“(春节后的)2月也将发生疫情蔓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将终于获得群体免疫,1~3月成为经济的底部”。瑞穗银行的伊藤秀树也分析认为:“截至1~3月由于疫情蔓延和避免外出,将持续拉低经济。缓慢的经济复苏将在4~6月以后出现”。

 

感染者增加,来往行人稀少的上海商业设施(12月,Reuters)

 

       中国政府12月26日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之际的酒店隔离。在12月中下旬调查时,很多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全面开放,政策调整的速度超出预期。持续近3年的疫情严格防控措施转变能否顺利推进受到关注。

 

      abrdn高级经济学家Robert Gilhooly针对政策调整表示,“看起来是突如其来,将健康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本应分阶段放松”,预测中国的感染人数到2023年3月底达到2亿人。

 

       Julius Baer的Sophie Altermatt认为,“失控的疫情蔓延将给医疗系统造成负担,有可能阻碍重启的道路。今后数个月,放宽导致的混乱将成为经济的沉重负担。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宏观估计研究主管的陈东也认为,医疗系统在今后数个月面临沉重压力的可能性很大,经济在短期面临进一步的混乱。

 


    

      经济学家预测中国2022年10~12月GDP平均值为同比增长2.8%,相比7~9月的增长3.9%迅速放缓。10~11月疫情蔓延,多城市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在12月转为放松之后,感染人数激增导致经济活动停滞。法国兴业银行的姚炜认为,到感染人数达到顶峰,重症监护室(ICU)的利用趋于稳定,恢复正常需要3~6个月。持这种观点的中国经济学家占多数。

 

      如果混乱状态持续,“V字型复苏”将无从谈起。Lombard Odier的Samy Chaar估算认为,在老年人疫苗接种加速的“最佳前景下”,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超过5%,另一方面,死亡率提高,医疗系统面临负担的“最糟糕前景下”将低于4%。

 

      向经济学家询问不含新冠疫情的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下滑”排在前列。美国和欧洲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被指出。凯基证券的陈浩表示净出口不会促进经济,反而将成为拖累因素。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将出任总理的李强等新领导层将面临困难的政策运营。

 

     调查方法: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12月中下旬以专门研究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为对象通过书面实施,获得37人的回答。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木原雄士 香港

    

 

 

Name and Titles of Economists 4Q22

1.     Arjen van Dijkhuizen, Senior Economist, ABN AMRO Bank

 

2.     Robert Gilhooly, Senior Emerging Markets Research Economist, abrdn

 

3.     Françoise Huang, senior economist for Asia-Pacific, Allianz Trade

安聯貿易 亞太區高級經濟師 黃黎洋

 

4.     Raymond Yeung, Chief Economist for Greater China, ANZ Bank

澳新銀行 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楊宇霆

 

5.     Bert Burger, Principal Economist, Atradius

 

6.     Jian Cha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Barclays Asia Pacific

巴克萊銀行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常健

 

7.     Ricky Choi, Chief Economist, Bank of East Asia

東亞銀行 首席經濟師 蔡永雄

Francis Cheng, Economist, Bank of East Asia

東亞銀行 經濟師 鄭富城

 

8.     Chen Xingdo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BNP Paribas

法國巴黎銀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陳興動

 

9.     Helen Qiao, Head of Asia Economics, BofA Global Research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 亞洲經濟研究主管 喬虹

 

 

 

10.  Zhang Wenlang, Chief macro analyst,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中金公司 首席宏觀分析師 張文朗

 

11.  Irene Feng, China economist, Credit Suisse

瑞信中國經濟學家 馮萌

 

12.  Charlotte Man, Economist, Daiwa Capital Markets

 

13.  Sean Taylor, APAC CIO and Head of Emerging Markets, DWS

 

14.  Kenny Ng, Securities Strategist, Everbright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光大證券國際 證券策略師 伍禮賢

 

15.  Hui Shan, chief China economist, Goldman Sachs

 高盛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閃輝

 

16.  Hao Hong, chief strategist, Grow Investment Group

GROW思睿 首席經濟學家 洪灝

 

17.  Thomas Shik, Chief Economist, Hang Seng Bank

恒生銀行 首席經濟師 薛俊昇

 

18.  Jing Liu, Chief Economist for Greater China, HSBC

匯豐銀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劉晶

 

19.  Cheng Shi, Chief Economist, ICBC International

工銀國際 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20.  Iris Pang, Chief Economist, Greater China, ING Bank

ING 銀行 大中華首席經濟師 彭藹嬈

 

21.  Shen Jianguang, chief economist, JD.com

京東集團 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22.  Haibin Zhu, chief China economist, J.P. Morgan

摩根大通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朱海斌

 

23.  Sophie Altermatt, economist, Julius Baer

 

24.  Ken Chen, Chinese Economy Analyst, KGI Asia

凱基證券亞洲 中國經濟分析員 陳浩

 

25.  Samy Chaar, chief economist, Lombard Odier

 

 

26.  Ito Hideki, Senior Economist, Mizuho Bank (China)

瑞穗銀行(中國) 主任研究員 伊藤秀樹

 

27.  Katrina Ell, Senior Economist, Moody's Analytics

 

28.  Robin Xing, Chief China Economist, 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邢自強

 

29.  Fan Xiaochen, Director of Economic Research Office (Hong Kong), MUFG Bank

三菱UFJ銀行 董事 范小晨

 

30.  Lloyd Chan, senior economist, Oxford Economics

⽜津經濟研究院 ⾼級經濟學家 陳進來

 

31.  Dong Chen, Head of Asia Macroeconomic Research, Pictet Wealth Management

瑞士百達財富管理 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 陳東

 

32.  Louis Kuijs, Asia-Pacific chief economist, S&P Global Ratings

 

33.  Wei Yao, Chief Asia and China Economist, Societe Generale

法興銀行 亞洲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姚煒

 

34.  Shuang Ding, Chief Economist, Greater China and North Asia,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K) Limited

渣打銀行 大中華區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 丁爽

 

35.  Tetsuji Sano, chief Asia economist, Asia Research Center, Sumitomo Mitsui DS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三井住友德思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亞洲經濟師 佐野鉄司

 

36.  Carlos Casanova, Senior economist, Asia, UBP

 

37.  Wang Tao, Head of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UBS

瑞士銀行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汪濤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