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电器连锁店在中国遇困
2013/02/18
![]() |
上海的万得城一号店 |
另一方面,麦德龙自1996年起在中国启动的“现购自运”(现金购买,自己运走)式的批发业务今后将继续运营。该业务在45个城市拥有63家门店。
中国家电量贩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是按厂商划分柜台,而销售人员也由厂商派遣,因此运营成本很低。
此外,中国最大家电连锁企业苏宁电器拥有多达约1700家门店的店铺网。以巨大的销售网络为武器,以更低价格从厂商采购商品,并以打折战抢占了优势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麦德龙使用的销售手法则是“发达国家模式”。即按商品种类划分柜台,由自有店员周到地接待顾客。麦德龙采用的独特管理手法是店长自身出资各门店,同时拥有商品采购和决定价格的权限。此举意在刺激店长和员工的工作热情,但“重视价格”的中国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
目前,中国的网上购物也在崛起,价格竞争正日趋激烈。此外,获取开店用地和楼房的费用和人工费也在上涨,经营环境非常严峻。即使是当地的苏宁电器,2012年1~9月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也下降了30%以上。
另外一个因素是市场增长速度放缓。家电产品的普及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家电、音像器材销售额较去年增长7.2%。与中国整体的零售总额增长14.3%相比,增长率只有一半左右。
在中国,美国百思买也在2011年3月关闭了位于上海等地的全部9家自有门店。与麦德龙相同,百思买也以自有销售人员接待顾客,突出了与中国电器连锁店的差异,但并未完全获得顾客的认可。在欧美企业陷入苦战的背景下,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山田电机则计划采取扩大日用品等产品阵容等举措来应对挑战。
(菅原透 上海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