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过剩的中国经济恢复尚需时间
2012/10/22
![]() |
9月份的经济指标环比有所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也提高了7.2个百分点。但9月份处于国庆节大型长假前,生产和出口容易增加。从反映经济现状的指标上看,中国仍然受困于增长减速的现状一目了然。
中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导报》9月末报道表示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平均在60%左右。而这一数据在发达国家一般接近80%,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设备严重过剩的现状。
中国在2008年的雷曼危机后推出了高达4万亿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公共事业投资等在各地迅速膨胀。银行也增加融资,制造业为抢“特殊需求”这块蛋糕增扩生产线。但是,欧债危机导致外需放缓,超出内需的生产能力成了沉重负担。
视快速增长为理所当然的国有企业逆市持续开动过剩设备,结果陷入了产品库存增加、市场价格下滑的恶性循环。9月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6%,已经连续7个月负增长。
经济学家的观点 | |||
|
企业的产能调整也迟后。宝钢集团最高端炼钢炉停运。虽然眼下建筑钢材的价格在渐渐企稳,但仍比1年前下跌了2成。
中国的主要企业大多是支撑着地方经济的国有企业,因此很难灵活实施对税收和就业产生消极影响的减产举措。以企业整合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也没有进展。中国年产粗钢9亿吨,大大高于7亿吨左右的需求。
金融市场有中国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举措的期待。但如果在经济结构调整未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投入巨额资金,恐将导致供给过剩风险加剧。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9月份的新建住宅价格在31个城市出现上涨。经济刺激举措有可能再次助长投机热。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细微基础设施投资来实现支撑经济和拉动内需,但经济结构改革仍然路漫漫。关注日经中文网新浪微博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相关报道 不光钢铁、汽车生产过剩,现在中国的机场也过剩了,方圆150公里就有7座机场,但还计划建新机场。投资增长的模式已看到“天花板”,秋季换届后的领导层还要“继承”这一道路吗? |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