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忍耐
2012/08/13
![]() |
图为吉利汽车工厂 |
在海上漂着的铁矿石
“铁矿石和煤炭都在海上漂着”,中国钢铁业内人士对目前原料库存积压的状况这样抱怨,“一方面钢铁需求低迷导致生产不振,另一方面,已经签约的原料源源不断地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运过来。港口没有地方存放,船舶无法入港只能在海上等着。”
厂商的产品库存比年初增加了4成多。一位钢铁行业的分析师称“如果不真正减产,钢铁价格无望上涨”。
不仅是钢铁,国内外的需求低迷导致中国的生产不振。7月份的生产连续2个月增长放缓。消费也出现疲软倾向,7月份的新车销量同比增加8.2%,比6月份降低了1.7个百分点。作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火车头,增长势头开始减弱。
另一方面,1~7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资和建筑投资总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4%,与1~6月持平,表现坚挺。原因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大型项目拉动了投资增长。
“两手抓”的尴尬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宽松政策,例如从去年12月份开始连续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今年6月份开始连续2个月下调利率等。不过效果并没有完全显现。
|
中国的银行贷款额不得超过存款额的75%,这些中国特色的结构也影响了货币宽松政策效果。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偏向于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不愿意贷给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一名北京市民间建筑设计公司的经营者说:“不会向审查时间较长的银行贷款。同行和朋友间的融通就足够了”。由此可见,货币宽松政策的惠及面很窄。
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8%,2年半以来首次“破2”。由于通货膨胀的担忧减弱,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央行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下半年经济能走向复苏,但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
“真的是这个价格吗?”在北京市的蔬菜市场,一名老主顾不可思议地追问店主。胡萝卜和生菜的价格是1斤1~2元,而玉米的价格却超过了10元。
中国从2010年开始由玉米出口国转变为纯进口国。受美国干旱等因素影响,芝加哥市场上的玉米价格高涨,逐渐波及到了北京市场。
此外,当前原油价格也呈现出上涨趋势,7月份的CPI比上月上升0.1%,时隔4个月首次出现上涨。因此,不少观点认为下半年物价涨幅将再次扩大,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再次出现。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