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拉动中国经济上半年稳增长的主角?
2017/07/19
中国二季度(4~6月)实际GDP同比增长6.9%。在普遍预测将减速的情况下保持了与一季度同样的增速。除强劲的个人消费外,以世界经济复苏为背景的其他经济数据也表现坚挺。一方面,为迎接秋季召开的党代会,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加,也呈现出在政策上营造稳定的局面。趋于紧缩的金融政策已经开始对房地产投资等产生影响,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很可能缓慢减速。
“一是稳的格局更加巩固,二是好的态势更加明显”,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在记者会上对中国上半年的经济状况如此总结。与经济实际感受相接近的名义GDP增长率为同比增长11.1%,继一季度之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起拉动作用的是个人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高于一季度。其中,网上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33%。尤其是化妆品非常畅销,消费者的购买地也正从以往的境外转向国内。
![]() |
消费者聚集的中国商业购物区(北京三里屯) |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动力。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等网上结算重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除购物外,叫外卖和打车付费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网络密切相关,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支付。
辽宁大连一位公司女员工董小姐(29岁)出门时只带手机和家里的钥匙。她说:“因为全都可以通过网上支付,已经不再需要钱包了”。
通过完善网上结算体系,使网购市场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已经超过整个消费市场的10%。与此同时,百货店和超市等实体店受到冲击,陷入困境。网上销售坚挺并支撑总体消费的格局目前看来似乎还会继续下去。
消费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6成。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中国室长伊藤信悟指出:“劳动市场的人手短缺使得工资更易上涨。稳定的物价也推动了消费”。上半年的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超过了2016年。
![]() |
以面向美国和欧洲为主的出口也在复苏。用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出口”在201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而在2017年则连续2个季度保持为正数。
政策的支撑效果也不容忽视。上半年的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根据中国财政部的统计,截至6月底,基础设施预算已经执行完9成。而上年同期不到7成。地方领导为了在党代会召开之前取得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政绩而提前作出了行动。上半年的财政赤字约9200亿元,扩大到上年的2.5倍,从上半年数据看,创下了历史最高赤字。
下半年能否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还很微妙。因为年初开始的金融紧缩已经开始显现出影响。
在距北京市中心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房山地区,有一个约4500户的大型住宅区“瑞雪春堂”。记者在对这里进行采访时,听到了房地产中介商的满腹牢骚。他们说:“以前每个月能卖出7、8套,而现在每月只有1到2套”。原因是北京市政府3月起实施的限购政策。使用房贷时,如果被认定为“二套房”,需要交纳6~8成的首付。北京市1~5月的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31%。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方面,1年期利率眼下为4.4%左右,比2016年底高出1个百分点。上半年需偿还的公司债数额比发行数额高出3700亿元,企业的资金筹集环境正趋于严峻。大连万达集团已决定出售约631亿元的资产等,一部分企业正急于偿还贷款。
上半年中国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8.5%,与一季度(9.1%)相比呈减速趋势。如果紧缩政策的影响逐步扩散将对整体经济构成下行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原田逸策、大连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