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助中国消费者跨境“爆买”全球
2015/12/31
“东西又好又便宜,还没有假货”,小胡在日本共消费了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万多元),相当于她一个月工资的2.5倍。
据日本观光厅统计,2015年1~9月访日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额为上年同期的2.6倍,高达1.1万亿日元。中国游客的人均购物额为14万日元,而台湾和泰国游客仅为5万日元,韩国和美国游客还不到3万日元。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尤为突出。
只卖当地店头价
跨境电商“波罗蜜”正是看中了中国人的“爆买”需求。
在波罗蜜的日本办公室,公司员工正在为中国消费者拍摄眼药水使用方法的视频(东京台东区) |
“跨境电商”这一国际网络购物服务近期在中国迅速增加。从阿里巴巴等大企业的“全球购”到个人代购,海外商品正通过无数种渠道被带到中国国内。
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2014年北京市民的年平均收入为10.3万元,5年间几乎翻了一倍。再加上过去单位分房产生的房地产收益和一些“灰色收入”,中国消费者钱包的膨胀速度超过了明面工资的上涨幅度。
法律的灰色地带
跨境电商的兴起让中国消费者购买海外产品仿佛如虎添翼。跨境电商“顺丰海淘”CEO任晓煜分析称,中国约有4000万消费者不满足于国内商品,更喜欢亲自选购海外商品,这一消费群体在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
跨境电商与普通外贸不同,大多以“个人进口”的形式进行。其特点是可大幅免除关税和通关手续,节省时间和成本。尽管中国当局目前的态度是默认,但有人指出企业以“个人进口”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控制消费者并非易事。虽说下调关税后,在国内也可轻松买到海外商品,但会对中国企业造成打击。对于海外企业而言,中国的人工费也在上涨,当地生产的优势将进一步减弱。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