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商业设施淘汰大潮
2015/07/02
商业设施关门已司空见惯
“在与电商的竞争中经营陷入了困境”,坐落在成都繁华商业街春熙路上的购物中心“成都101购物艺术中心”5月中旬突然关店。
![]() |
成都市仅开业1年就关闭的商业设施 |
在中国,商业设施的倒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泰国尚泰集团(Central Group)旗下的购物中心尚泰百货8月底将在华关闭位于成都的最后一家店铺,正式撤出中国市场。尚泰百货最鼎盛时期曾在中国拥有4家店铺。英国零售商玛莎百货 (Marks&Spencer)也决定8月之前关闭上海市内的5家店铺。据称,上海市内最近1年已有十几家百货店倒闭。
辽宁省沈阳市的购物中心“阳光百货”门口立着招募租户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全业态招商”。除商店和餐饮店以外,阳光百货还希望招募金融和办公室入驻其空闲的10万平方米空间。从广告牌似乎可以看出不管怎样也想先招满租户的迫切心情。
该设施于2013年夏季刚刚开业,地下1层、地上7层。除1层以外,其他楼层灯光昏暗。只有寥寥几家服装店还在营业,其他店铺只剩下悬挂的招牌。冷清的店内回荡着古典音乐。
经济减速、盲目开发……
难以吸引顾客光顾的原因之一是商业设施的激增。中国地方政府为确保财源,不断地将土地的使用权出售给房地产开发商。而开发商看好消费者随着收入增加,购物意愿增强,竞相在中国各地建设商业设施。
![]() |
沈阳市招不满商户的百货店 |
一方面,中国的消费却陷入增长乏力。同样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中国的销售总额同比仅增11.9%。中国领导层推进的反腐运动导致珠宝首饰等奢侈品消费趋冷,而经济减速更加剧了商业设施的过剩状况。
另外,商业设施缺乏布局和运营经验也是使顾客远离的原因之一。例如,在很多商业设施都能找到“优衣库”和“ZARA”等,各处设施的差异很小。美国不动产服务公司DTZ指出,“如果不能按年龄层和收入层等锁定目标人群,商业设施今后的运营状况将愈发严峻。”
在中国内陆地区和地方城市还有很多在建的商业设施。如果继续盲目地开发下去,将很可能导致商业设施大量关闭,还会对就业造成影响。
能否找到出路?
中国的消费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越来越多商业设施陷入门可罗雀的困境时,网购市场却在迅速扩大。价格低廉、产品丰富是网购市场的魅力所在。其发展势头似乎没有减弱的趋势,开发和运营实体店的商业设施方面正在绞尽脑汁希望减轻经营风险。
![]() |
被夺走顾客的实体店也将面临关门的风险。中国商业房地产开发商大连万达集团开始通过互联网推出众筹项目,以寻求出路。万达将筹措到的资金用作商业设施“万达广场”的建设资金,并将一部分收益回馈出资者。
从外部筹措资金,能够分散商业设施陷入经营不善以及关闭的风险。在商业设施开发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设施开发商采取与万达相同的举措。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北京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