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苦恼之后降息
2015/05/11
![]() |
抱有强烈危机感的中国领导层在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决定更加重视经济的稳定增长。除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政策外,金融政策方面,要求确保有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当前的物价涨幅保持在1.5%左右,降息的余地出现扩大。
虽然人民银行4月下旬刚刚将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1%,但是在市场上不少观点认为“追加降息不可避免”。正如市场的期待,人民银行在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之后立刻实施追加货币宽松,这有望产生缓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的效果。
不过,对于此次的降息,人民银行似乎也曾有过苦恼。其原因在于,由于期待央行出台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最近在中国股市上,股价与实体经济相背离,经常出现暴涨暴跌。人民银行在8日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防止过度‘放水’固化结构扭曲、推升债务和杠杆水平”,对过度的货币宽松期待进行了牵制。
另外,中国政府还再次显示出通过稳定经济来着实推进经济结构改革的姿态。配合此次降息,扩大银行可裁量决定的存款利率的范围,人民银行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此前的1.3倍扩大至1.5倍。
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对利率进行限制。贷款利率在制度上已经放开,银行可以自由上调或下调,但是存款利率仍存在上限。因此,一直以来中国正面着即使下调基准利率,银行的融资成本也难以下降,即便降息效果也很难渗透的结构性问题。
但是,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幅度提高至1.5倍后“裁量幅度出现扩大,相当于银行在事实上能够设定存款利率”(中国的银行高管),显示出中国正朝着利率自由化迈进。
不少观点认为,中国最早将在2015年内取消存款利率的上限。可以说中国离实现借助市场的力量让资金高效流向经济整体的改革目标越来越近。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