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尖端领域专利申请,中国9个领先

2020/02/12


     中美在争夺10年后的技术主导权,而日本被抛在在后面。分析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的专利申请发现,中国在10个领域中的9个领域排在首位。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团等互联网大型企业明显崛起。另一方面,在专利的质量上,在前100家之中,美国占64家,中国只有1家。在影响新一代竞争力的尖端技术开发方面,中美激烈展开竞争,而日本则落在后面。

  

     运营知识产权数据库的日本Astamuse(东京千代田区)统计了专利数据,与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共同进行了分析。10个领域的专利申请2000~2019年累计达到约34万件。

   

 

      按国别观察申请,中国约为13万件,占整体的4成,高于日本和美国(均为约2成)。

  

      从全年数据完整的最近的2017年单年来看,中国的申请数在9个领域最多。除了无人机等之外,近年来在AI和再生医疗领先迅速增长。美国仅在量子计算机领域超过中国。2005年在自动驾驶等4个领域排在首位的日本在全部领域降至第2位以下。

    

      10个领域均为有望应用于广泛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如果在AI方面领先,在自动驾驶和再生医疗也将占据优势,乘积效应明显,10个领域的技术主导权有可能左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中国2015年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提出打造知识产权强国,还通过“中国制造2025”强化高科技产业。中国的研发费用2017年达到相当于日本3倍的50.8万亿日元,逼近首位的美国(55.6万亿日元)。

   


   

      在中国起到拉动作用的是被称为“BATH”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和华为技术这4家企业。百度的申请数在4个领域进入前十,4家企业的10个领域的申请数2015年以后达到约6千件。

   

     如果被其他企业控制专利,专利使用费的支付等成为业务拓展障碍的风险将提高。如果缺乏在技术上处于相同水平的专利,“交叉授权”(专利的相互利用)就无法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有可能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专利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根据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等自主指标分析专利的质量,针对10个领域分别给前10家排出名次。在全部100家(包括研究机构等)中,美国机构占64家。日本机构为18家,而中国机构仅为1家。

   

      中国为了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正在加强知识产权战略,例如2019年1月在最高法院设置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的法庭。日本在专利申请方面,截至2005年在30多年里排在世界首位,但在实用化和标准竞争方面陷于被动,在很多产业领域失去了竞争力。今后,中国能否利用保有专利,在商用化和服务开发方面领先,将成为关键。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警惕在加强。2019年启动对华为的制裁。被认为是打算在源自中国的技术在全世界浸透之前进行压制,围绕尖端技术的中美交锋日趋激烈。

 

  日本经济新闻向Astamuse出资。

  调查概要:调查了(1)人工智能(AI)(2)量子计算机(3)再生医疗(4)自动驾驶及自主行驶(5)区块链(BlockChain)(6)网络安全(7)虚拟现实(VR)(8)无人机(9)导电性高分子(10)锂离子电池等10个项目。选择了今后10年有望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调查期间为2000~2019年10月。对于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厅提出的申请,把横跨多个国家的同一内容专利定为1件,按申请人的国别统计件数。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